在照明行业,像雷士照明、欧普照明等国产品牌现已被行业和消费者广泛认知与接受,且已是家喻户晓。但是这其中却始终难以找到一两个来自于华东区域的品牌,即便华东区域孕育了阳光照明、得邦照明等一批规模动则几十亿的大型企业,还有数十家数亿规模的照明制造企业,但是这一切仅限于规模化的生产制造以及OEM外销,在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领域,华东企业始终亮点乏陈。
华东照明企业优势如何继续?
其实,上海拥有中国最早的白炽灯制造企业和最早的中国照明品牌———“亚明”。节能灯、荧光灯时代,华东照明制造企业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便利的出口贸易优势、低廉的人工成本等综合竞争优势,迅速成为规模巨大的国际照明光源产品生产基地。华东地区人才师资基础雄厚,在生产设备制造、产品技术升级、生产制造工艺等方面不断提高改进,从而一度形成了集规模、成本、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持续竞争优势。
照明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一夜之间,LED照明时代来临。曾在2014年犹如面临“灭顶之灾”的一批节能灯制造企业,在巨大的国际替换市场需求拉动下,依靠本地技术优势迅速转型为LED光源制造企业,两年之间华丽转身,度过了梦幻般丰收的2015年,并以强劲的业绩增长继续成为传奇。
那么这种优势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构建在人工成本优势和规模制造优势上的华东照明制造业,未来将会怎样?以下,我将会从“市场分布”、“用工成本”、“需求形态变化”、“国内市场营销”、“经营心态”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市场分布:找准国内市场需求
华东照明制造企业的需求市场,主要来自于国际市场。市场分布广阔,需求发育有一定的层次及纵深。但从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国内市场毫无疑问比国际市场有着更巨大的优势。以欧洲为例,随着经济疲软、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一系列困扰,欧洲央行再次调低了欧元汇率,引发欧元大跌,仅“汇率”一项就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从趋势上看,国际LED光源替换高峰期的逐渐过渡将会迅速影响到国内光源制造企业的订单。反观国内市场,虽说表面看需求增长减速,而真实的原因是过去几年产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需求的增长速度。
如今,无论是“市场”这只手还是“宏观调控”这只手都在逐渐将市场向合理区域调整,适度地去库存(产能)之后,需求才是真实的市场新常态。华东照明企业需要找准国内市场需求,理性合理布局产品销售市场才是相对稳妥的办法。
用工成本:亟待解决成本问题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核心竞争要素是“用工成本”。至2016年,国内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已经步入“全球十强”上下,作为“世界工厂”的华东地区用工成本“优势”将转化为“劣势”。当作为制造业基础的用工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华东的照明制造业企业家们,你们将怎样突围?去内地、去越南、去缅甸建厂?还是在自家门口完成战略布局调整,做国内市场、做自主品牌?像阳光照明等一些规模企业正在逐步将企业向内地迁移,而这种迁移在阶段性解决部分成本问题的同时,也不可或缺地将丢失一些高端人才优势。
阳光照明副总经理陈以平和市场总监胡璨表示,阳光照明正欲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业务,力图将自主品牌打造成阳光新的事业增长点。
需求形态:未来生产将由消费决定
从未来的需求形态分析,华东企业也将逐步发生根本的变化。需求形态发生变化也必将影响着生产形态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也将从“B2B”走向“C2F”,未来的生产由消费决定将变得越来越有可能。
未来的产品将主要由定制产品构成,而定制产品订单的生成途径是“用户良好体验———品牌价值认同———工厂订单”。不难看出,个性化的需求和良好的产品服务体验将催生出品牌价值,而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将会无情地去掉中间环节。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于一家既掌控了产品制造优势又拥有品牌的企业都将是一次机会。
市场营销:“营销”不是“烧钱”
一些华东照明企业老板一谈到“国内市场与品牌建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烧钱”!作为参与及主导过多个国内照明品牌成功运作的广州登陆者营销咨询团队的一员,我的评价就只有四个字“错觉、误判”!简单、片面甚至是畸形的营销“模仿”,由于模仿者从“营销认知”到“行为定位”上都只是看到了外在表象,忽略了内在要素的坚守,因此,成功者寥寥。要想在国内市场有所突破,必须跳出国际贸易的惯性思维,在正确定位品牌战略地位重要性的前提下找到合理、高效、精准的营销模式:
第一、找到优势并结合自身优势系统定位品牌、产品线、渠道、价格、团队等基本营销要素;
第二、制定能够凸显优势的营销规划,集中优势寻求突破,形成影响力,找到自信与平衡点;
第三、采用“柔性营销”、“精益营销”、“轻营销”等先进营销手段,用营销服务去链接、去整合控制产业链,甚至企业之间可以形成合作,采用“单品类、单系列优势突围创建品牌;多企业、多品类合作共享控制渠道”方法。
总之,营销不是消费,是“投资”;营销不是“烧钱”,是“印钱”。
经营心态:企业价值观变革节点已至
华东照明企业集群从形成的那一天起到如今历经多次生死考验,毫无疑问积累了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经验。然而,在一个以发展或是革新为主流的趋势中,所谓“经验”往往会成为企业家们正确判断的思想包袱,只有积极地选择“创新与变革”才是企业发展进步的王道。
40后、50后的这一代企业家所创造的辉煌正面临着无情的竞争挑战,企业也陆续到了通过领导人交接班来完成企业价值观、发展观变革的时间节点。企业家们一定要具备足够的危机感,传统优势将不复存在,而新的优势亟待确立。
“生于忧患、立于创新、死于安乐”,从行业到市场,国人们正期待着华东照明企业在这一轮的产业革命浪潮中,冲出单一制造业的发展囚笼,创造品牌,完成从“世界制造基地”到“全球品牌集群”的伟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