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碳市场试点运行初期,许多涉及的企业都有各类疑问。其中有专业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结构方面的。因此,笔者总结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帮助碳市场参与者更多了解、熟悉市场,让市场发挥良好的作用。
1.碳盘查是为了什么,企业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了解自己?
表面来看,碳盘查与核查是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碳足迹、碳排放情况。深入来看,碳盘查可以帮助企业理清生产情况,发掘优化管理流程。同时,对比企业有记录年份的情况,对未来的排放情况能够预知。如果企业能主动利用结果和同行业同类型工厂对比,可以更详细地挖掘节能减排空间。
2.企业想做系统碳业务管理应如何下手?
目前,可以参照学习先进企业的做法,从基础做起,基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完善原始记录——盘查核查——对比配额量分析——挖掘企业减排机会——分析技改减排成本(以碳价衡量成本)——了解交易和市场(政策和市场资讯)——学习应用金融工具(保值或增值)——市场实践操作——履约——总结和评测。
3.国内哪些公司碳业务开展较好?
目前国内五大电力、部分地方电力、石油石化、新能源企业很多已经做了系统的工作,有总部积极管理的,也有子公司不断推进的。有些公司有CDM(清洁发展机制)的经验,转型很快;有些公司已经在第一次履约的时候实现了低成本履约;有些公司已经非常出色地赚得了国内碳市场的第一桶金。
4.碳配额占用资金成本过高还难以盈利,管理风险怎么控制?
碳配额是商品,并且是个不便宜的商品,这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如果是投资者,他需要真金白银地买进,风险的确不小。但企业有很大的不
同,企业的主要责任是履约,那么大部分的配额可以考虑金融化保值,小部分配额可以进行市场探索交易即买卖。量化分析后,买卖的部分可能只占很小的百分比,考虑用CCER(中国经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的话,也是一个小百分比。这样可以定量成本,定量风险,再配合各种金融工具,从而更好地完善碳业务管理。
5.作为控排企业,碳配额的买卖和市场价格的波动怎么应对?
很多企业有金融分析和金融投资的部门,配额作为交易商品,如同股票一样。但它的前提是做好基础工作,确定配额是缺乏还是盈余,并建立好企业内部管理办法。出售或者购买时,制定一个分担价格风险的交易机制,最简单的就是类似分批分时间的操作,能在“次低点”或者“次高点”操作对企业来说即是收益。且要操作的部分在企业的配额总量里占比不大,可在内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最大自由度操作。碳配额和传统环保领域的明显区别之一在于在履约之前和履约的时候,基础工作做得好可以为企业节省非常多的钱,反之则是不负责任地浪费钱。
作者系ICIS安迅思中国碳市场商务总监
名词解释:
CDM:清洁发展机制,核心内容是允许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CCER: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