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实现节能、绿色、低碳——
3月24日中午12点20分,正是午餐时间,成都市房管局食堂里人头攒动,餐厅大屏幕正在对餐盘回收情况进行实时直播。
这里每天有上千人就餐。记者注意到,监控镜头下,大多数就餐人员都做到了“光盘”。“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餐厨垃圾较此前减少50%以上。”成都市房管局办公室副主任严丹说。
近年来,全省各地的公共机构不仅在技术上尝鲜,也在管理上争相创新,类似视频直播餐盘回收这样的小妙招,正在引领“节能、绿色、低碳”新风尚。
给大楼“做体检”,发现节能新空间
走进成都市房管局所在的成都房地产大厦,这栋上世纪90年代投用的27层高楼丝毫看不出老旧痕迹。不仅如此,今年初,成都市房管局获评我省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一栋并不年轻的大楼,其节能空间来自哪里?严丹道出秘诀:给大楼“做体检”。“通过开展‘节能体检’,摸清了整栋大楼的能源消耗等家底,发现了节能新空间,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严丹说。
2015年2月,成都市房管局首次委托专业机构对成都房地产大厦进行全面体检,拿到了绿色照明、变频改造、节水改造等6剂“药方”。根据“药方”,成都市房管局为38部电梯加装了能量回馈装置,将电动机的再生电能回收利用,电梯耗电量由此下降约25%。“此前,对节能降耗,我们只能从同比、环比数据分析上找空间,而专业体检则从设备材料选择、使用技巧等方面找到了更大的节能空间。”负责成都房地产大厦运行维护的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勇表示。
“‘节能体检’就是能源审计。”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处处长丁培杰介绍,早在2014年8月实施的《四川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公共机构应自主开展能源审计,旨在对公共机构能耗情况进行“诊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公共机构节能,也得靠“抠门”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何昌萍有个“奇怪”的习惯:每次洗澡前后,都会查看水表,计算用水量。
何昌萍笑着说,这个“抠门”的习惯源于日常工作,“公共机构节能也得靠‘抠门’,一点一点节省出来。”
在金牛政务中心办公区,随处可见节能灯、收集雨水的储水器、植被滴灌水管等“节能神器”。这里的地下车库节能灯可声控,空调冷凝水被收集起来用于日常保洁,雨水以及清洗喷水池的水也被收集起来灌溉植被,就连食堂食谱也经过精心搭配,尽量减少对食材的浪费。“别看每一个点上的量不大,但这些小资源被集约利用后,也许能省下几十吨水、几十度电,最终节省的能耗就不是小数字。”何昌萍说,将车库照明改为声控节能灯后,整体用电量节省了50%。
抠细节,成都市房管局也是如此。“物业人员每天下午5点20分开始巡楼,提醒关闭电源,8点统一关电,若要加班,需填写申请表格,由物业分楼层供电。”李勇说。
去年底,金牛区又搞起了“痕迹管理”,通过能耗监控平台,分户、分项对能耗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能耗异常,防止“跑、漏、滴、冒”。
正是通过分户、分项实时监控数据,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发现,办公区单机空调存在耗电量大、夜间仍在运行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该局采取措施对单机空调实行定时供电,预计一年节电1.5万度左右。
“分田到户”,节能不再事不关己
公共机构能耗,花的是公家的钱。如何让大家改变节能“事不关己”的态度?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有妙招。通过“分田到户”,医院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担起了节能的责任。“人人都有节能减排责任田。”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每栋楼、每个科室都安装了水、电分表,病房有水表。医院以历年人均能耗为参照,向科室下达了月节能减排指标,一旦超出,电脑软件上科室的数据自动变红。“超出部分,责任科室按人头分摊,将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到人。”
通过施行节能减排精准到点,成都市房管局所辖的十余家单位也不再置身节能之外。“我们明确各下属单位办公室为责任人,节能指标精确到每平方米每月的用电量,相关情况在每月、每季度的办公室主任例会上通报,让大家在目标之下、比较之中担起节能责任。”严丹介绍。“自从落实责任和目标后,每个月都会接到各单位的电话,询问耗能数据。”如今,李勇明显感觉到了各单位对节能的重视。“让公共机构心疼‘公家钱’,形成节能自觉,还得通过考核让大家‘红红脸、出出汗’。”丁培杰说,目前,宜宾、达州等多地已将节能管理工作列入专项目标考核,通过打分、排名等方式,提高各单位的节能意识,让节能工作渗透到了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节能目标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