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近期开展了针对“黑烟囱”“黑臭水体”“黑废渣”三黑问题的环保执法“风暴行动”。记者从贵州省环保厅获悉,目前执法专项行动组已在贵州各重点流域内,排查出第一批共52家环境违法企业。
或许你听过这样一句歌词“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其实,把它用在近年来环境污染对民众所造成伤害,那是最为贴切不过。从“牛奶河”到“黑水河”,从“镉大米”到“铅超标”,让民众对保护环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一些地方在不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影响下,对许多环境污染事件仍以遮遮掩掩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或有案不查、有罪不究,或降格处理、以罚代刑等等。此次“风暴行动”是用行政有形之手对环境的治理,而要标本兼治的话,还得常用监管的无形之“手”。
就目前各地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为了盈利,对环境保护没有天然的自觉性,和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如“白天冒白烟、晚上冒黑烟”,“检查冒白烟,平时冒黑烟”。一种是,地方管理者把精力主要放在经济发展上,地方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忽视或是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往往以“雷声大雨点小”,以经济罚款代替行政处罚或法律判决,或是对涉事单位和人员“宽大处理”,该严不严,当抓不抓,使得部分企业不断突破底线,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说到底,还是监督形式过于单一。
诚如有专家所言“中国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公众参与的民主法制机制不足是重要原因,而好的政治理念必须依靠公众来响应,必须依靠公众参与来落实,必须依靠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贯彻。”的确,单靠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虽然刚性十足,却有一定局限性;单靠环保监督部门解决问题,人力有限、力量不足,无异于杯水车薪;单靠污染企业安装上一两套环保设备,那是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万事大吉;单靠地方主管部门,为了经济发展,无疑是“忍痛割爱”心有不甘。基于此,除了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外,更得加大民众参与监督这个无形之“手”。
当然,“关闭取缔、移送司法机关审理、停产整治、挂牌督办”不失为办法,但并非万全之策。要破解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的弄虚作假,要破解监督部门监督单一;要破解群众参与监督以及群众权益保障的机制存在的“硬梗阻”;要让非法排污企业无所匿藏,唯有行政部门改变社会治理方式,将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在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对企业加以约束同时,让一些片面追求GDP发展,包庇不法企业,或是在环评上弄虚作假,或是在环测上暗箱操作,或是在信息发不上秘而不宣,有法必依打折扣、违法必究缩水分者以震慑。真正让环境保护不是挂在墙上和写在纸上的法律。
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空前,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也更加客观,各地纷纷调整坐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航向行驶的当下,如果加大环境治理的无形之“手”,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相信每次的“风暴行动”将会更为有效,更能改变当前备受诟病的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