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两会,湖南代表团里,一位湖南企业家成了会议的焦点人物。他针对环保产业提出的自主创新和土壤修复的汇报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他就是短短12年间,实现引领行业创新、成为湖南唯一一家环保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家、永清环保集团董事长——刘正军。
与总书记交流有哪些令人感动细节?环保企业如何壮大发展环保产业?为何要将环保作为终生的事业?《经济》记者来到湖南代表团的驻地国谊宾馆,采访了这位风度翩翩的湘江才子刘正军。
“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这太幸运了!”
提到3月8日,两会期间与总书记的对话,刘正军依然难掩激动之情,显得神采奕奕。
“这次两会有2900多位人大代表,我算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可以和总书记面对面地汇报、发言,而且总书记恰好对我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后来总书记还关切地询问了一些细节,在总书记总结发言的时候,又跟我之前的汇报构成一些呼应。会议结束时,总书记走到我们这边,跟我握手的时候还在询问我有关于议案的问题。”
“这次发言,我主要讲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我谈到了永清集团在农田土壤修复解决镉超标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在引进国外技术的时候,我们并购了美国土壤修护公司(IST)并成为其控股股东,这得益于我国有效的外交战略,同时也与近些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高,以及与湖南省委省政府跟美国阿肯色州的政府合作分不开,这既密切了两国的经济关系,又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实力。当我讲到这段的时候,我注意到总书记在微微地点头,我能感觉出来,总书记感到非常欣慰。”
总书记在做指示的时候特别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研究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所以很荣幸,我们所从事的环保事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牵挂的事情,总书记的鼓舞让我们信心倍增,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土壤污染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粮可安天下。然而,面对不容乐观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作为人大代表的刘正军忧心忡忡,治理农田土壤污染已迫在眉睫。刘正军在两会的议案中提出要加快“土十条”的制定。这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关系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课题。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共同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土地为万物之母,关乎国运。土壤污染防治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某种意义上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刘正军指出,“土十条”编制过程中,经历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农业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的反复沟通协商,各方面因素均考虑周全,环保部也已明确提出今年要出台“土十条”并全面实施,出台时机已经成熟。
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
永清环保作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刘正军解释道,这是大环境造就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标准不断提高,政策给予支持,市场逐步打开了,才逐步有了类似永清这样壮大的龙头企业。
当然,技术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家的共识。没有创新,企业不会生存和发展下去。只不过这一点在永清环保体现得更加明显。
例如永清的超低排放一体化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耕地降镉富硒技术等,都是自主研发的,而像合同环境服务、PPP模式创新、第三方治理等环保行业的模式探索,永清也都是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像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对此我深有体会,只有掌握了环保核心技术,才能获得快速发展;只有聚集人才,不断勇于探索,才能勇立潮头。”刘正军目光如炬。
不讲诚信就是违法
环境污染的形成以及环保产业不规范的做法,很多是由于企业的失信造成的,对于企业来讲,要做成百年企业,必须要做到诚信。
对此,刘正军指出,诚信,从古至今,从内到外,都是企业遵循的第一准则。企业不仅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还是承载责任的社会机体。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要做到诚信。但诚实守信不能靠人自觉形成,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约束和培养。
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发展,才有出路;不讲诚信,就是违法,就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诚实守信日益为公众所重视、为市场经济所呼唤的今天,对不讲诚信的单位和个人,只有依靠法律重判重罚,让失信者付出惨重代价,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得到血的教训,才能逐渐培养树立起全社会诚实守信之风。要让企业和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只有诚实守信,个人才有前途,企业才能发展,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于诚信问题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应该设立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动态考核评价,促进诚信理念深入企业。如总理所说,“权在用,云在看”。企业失信行为也要在云端上留下影子。
环保产业蓄势待发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指出,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刘正军说,“我觉得总理的工作部署、决策和时机都是非常正确的,同时我也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将总理的工作部署尽快实实在在地实施起来。”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要加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同时承诺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超过80%。这让所有环保人特别振奋。
“大气十条”带动投资需求1.7万亿元,实施两年多来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初显。“水十条”的出台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出台近一年来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均明显加快。
从实际效果来看,土壤污染防治市场才刚刚拓展开,有更多硬仗要打。这一块的市场远远大于大气和水处理市场,进步空间巨大。未来的土壤领域将会诞生百亿级环保公司。
作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正军说:“环保企业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一个领域,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潜心研究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就有了竞争的本钱,实施过程中讲诚信、讲质量,做到位,就可以逐步发展壮大。”
为环保事业奋斗终生
刘正军22岁参加工作,24岁成为国企法人代表,干了5年,原本他可以选择干一辈子,但此后的一些事却让他下定决心干环保,并且要当成奋斗终生的事业。
“1998年左右,环境比现在还差,我们找不到一条可以放心游泳的河流,到处是垃圾。老百姓最需要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就想,我要选择一个行业创业,它首先必须是阳光的,对社会有贡献的,第二它是可以干一辈子的,第三这个行业干了之后,能够竞争过竞争对手。”
“当时,对社会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把生态环境搞好。我们的环境由于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留下的问题,已经不是10年、20年能治理完的,50年、60年估计才可能搞好。我当时30岁,我就想,从现在干起可以干到90岁,我不会失业。国外的公司,没有中国劳动力优势的公司,没有中国资本和文化的公司,是竞争不过我的。”
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向往,和保护子孙后代生活环境的欲望,让刘正军选择了将环保作为终生的追求。实践证明,当年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