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全面爆发,充电难已被业界公认为产业链中的最大短板。今年下半年以来,充电设施建设成为行业政策上最受关照的一环,而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侧重点也落在了“适度超前、桩站先行”上。
12月15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研究起草了《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将给充电基础设施予以财政补贴,政策红利再度提振了各路掘金资本的信心。
随着不断加码鼓励充电设施建设的文件落地,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从2015年开始,各路资本竞相涌入贵州,尽管在建设和盈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各企业都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织网”,以期能在快速发展的充电桩行业里抢占先机。
势在必行
新能源汽车激增,充电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这一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却让资本从中看到了充电桩需求量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进军这一领域。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政策暖风频吹,一系列扶持政策逐步出台,促使201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而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又显激增态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2014年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到了2015年,涨势依旧惊人。2015年1—8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18020辆,销售108654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到了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更是呈爆发式增长,截至年底,预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突破30万辆。
然而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飙升相对比,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充电设施不足,成为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部委11月17日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为超过12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按照这一比例,充电桩数与电动汽车数的比例约为1:4。根据该指南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的配比接近于1:1。
“这其中存在的距离就是企业的机会。”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陈开亮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充电设施必将成为市场“硬需求”,市场前景潜力无穷。
此外,频出的利好政策也让很多企业垂涎于这一刚刚起步的领域。
据了解,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
“积极布局充电设施建设显然成为政策的着力点,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判断,未来5年,贵州充电桩产业将迎来建设高峰期,当前我公司抓住先机、抢占市场,着力将充电桩的建设与运营打造成为公司第五大业务板块。”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遵义分公司副总经理屈水平表示。
全面布局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对于贵州充电设施可能出现井喷的市场需求,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谋篇布局”,用各自的方式在资本迅猛涌入的大潮中快速出击,全面涉足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这其中除了实力雄厚的国企,民企也异常活跃。
电力界“大鳄”南方电网公司表示,优先在包括贵阳在内的17个重点城市的公交、出租、大型商城、超市、文体场馆、工业园区等选取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共场所配建充电基础设施。2015-2016年每个城市至少建设1-2个充电基础设施示范点。2020年建成布点合理、标准统一的示范性充电服务网络。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背靠大树,其母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通讯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新能源希望凭借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在贵州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今年5月中兴新能源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上一亮相,就火了一把,聚焦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与传统充电桩不同,安装了无线充电模块的车辆,只须停到相应停车位,无需人工插拔充电枪,车辆通过非接触的电磁感应就能实现充电。
9月到10月,中兴新能源在观山湖区开展了公交示范线项目,将两个无线充电位部署在世纪城公交场站内,并提供两辆新能源汽车编入车队运营,由于纯电动公交扮演的角色为社区巴士,跑一圈回来候客时间即可停放在充电位充电,这种“随用随充”的运行模式将大大降低车辆电池损耗和公交运营成本。
陈开亮说:“公司主要想通过公交车无线充电项目寻求与贵阳公交公司的深度合作,贵阳公交公司对这个项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推广中兴新能源独有的大功率无线充电,现阶段该企业主要与政府、企业合作,提供通勤车、专用车等路线较固定的新能源车充电方案及建设运营服务。目前该公司已与三家企业谈妥了合作,如果这些企业订购的新能源车到位,中兴新能源将为共计1000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方案设计,及建设运营服务。“这种模式的服务受到了贵州企业的青睐,很多企业纷纷来与我们接洽、商谈建桩运营事宜。”
贵州乾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今年杀出的一匹“黑马”。其董事长廖玺公开表示,未来3年项目建设方预计投入5亿元资金,在贵阳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研发中心,以及至少3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线。同时,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充电桩建设,尽快完成贵州旅游景区等公共场合的充电桩覆盖。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巴斯巴不仅在遵义设立了分公司建设了生产线,同时还成立了贵州云谷新能源运营有限公司。
“实际上,巴斯巴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充电桩生产运营并不是公司的主业,但我们看中这块市场所释放出的潜力。”屈水平称,在贵州建立充电桩生产线,将极大地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该公司也将利用主场优势,拓展在贵州的充电桩版图。
与其他公司相比,云谷新能源的动作非常迅猛。目前公司在遵义承建了遵义市公交集团公司两座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另自己投资建设充电站4座,其中充电示范站1座。目前这些充电站均免费向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对于今后的发展,屈水平雄心勃勃:“云谷新能源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在贵州省完成市政停车场、商圈、居住小区30%的停车位充电桩建设;完成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快速充电站的建设,预计建设40座充电站,700台直流充电桩、10000台交流充电桩,直接总投入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盈利困局
资本有热情,但没有清晰的充电桩盈利模式,如何盈利成为企业面临的头号难题。
据了解,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充换电服务费两项费用。然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如果企业只盯着充电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在如今充电桩利用频次少的情况下,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目前,建设充电设施的投入巨大。”屈水平说,很多民资挤入这个领域,炒概念圈钱的多,脚踏实地做事的少。对此,中兴新能源陈开亮同样表示,“建桩凭实力,不靠鼓吹,企业要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建设。这就要看企业资金量是否充足,盈利模式是否合理,融资能力是否够强。”
陈开亮介绍,充电桩建设和运营包含设备、配电、施工、维修、保养、人力等费用,成本巨大。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
据了解,按静态估算,目前在贵阳,如果仅凭收取充换电服务费,企业建设充电桩收回成本至少要5至7年。而充电设备更新淘汰的年限也就在6年左右。
“其实我们最希望以PPP模式成立当地合资公司,负责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这样的想法也得到了政策支撑。”陈开亮说,2015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鼓励民资以PPP等方式参与充电桩建设”。贵州省也同期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提出贵州省将支持社会资本以PPP等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服务领域。“PPP模式虽然微利,但回报稳定,只要界定好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就能实现双赢。”
云谷新能源也在积极试水各种方式,其中就有整车租赁,简单说来,就是云谷新能源购车,然后整车租赁给企业或者个人,并按租赁人车辆运行的固定线路设计方案,修建运营充电桩,租赁人按不同车型付给公司相应的租赁及用电费用。今年该公司已经在遵义投运100辆通勤车和乘用车。
此外,虽然云谷新能源建设的公共充电站暂时提供免费服务,谈不上盈利,但云谷新能源想运用创新思维打开未来更多盈利空间。
“我们不能只依赖收取充电服务费,而是要通过为用户增加增值服务的方式盈利。”屈水平说,例如依靠与比亚迪、北汽、长安、华晨客车、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汽车公司稳固合作关系,将充电站打造成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提供充电、销售、租赁、4S增值服务;通过用户使用充电APP时对电动车进行数据收集,在形成规模后采取大数据分析,实现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最终打通从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屈水平认为,最关键是先把产品和用户体验做好,扩大用户基数,到时自然会有更多的盈利想象空间。
补贴跟进
在暂时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实现开源的背景下,节流降低成本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知》的公布,从不同车型折算系数、推广量等指标,对充电设施奖励标准进行划定,对行业发展进行大力扶持,将成为充电桩行业的一针“强心剂”。
根据《通知》,如果贵州在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低于1万辆,奖励资金3000万元,每增加800辆,增加奖励资金240万元,奖励资金最高封顶1.2亿元;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低于1.2万辆,奖励资金3240万元,每增加1000辆,增加奖励资金280万元,奖励资金最高封顶1.4亿元;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低于1.5万辆,奖励资金3600万元,每增加1200辆,增加奖励资金300万元,奖励资金最高封顶1.6亿元;2019年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不低于2万辆,奖励资金4200万元,每增加1500辆,增加奖励资金320万元,奖励资金最高封顶1.8亿元;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不低于3万辆,奖励资金5400万元,每增加2500辆,增加奖励资金450万元,奖励资金最高封顶2亿元。并且2016-2020年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本地区新增及更新的汽车总量比例不低于0.5%、1%、1.5%、2%、3%。
“该《通知》的奖励资金与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量‘挂钩’,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奖励政策的出台必然会刺激充电桩的建设速度,有利于贵州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的建立与完善,车与桩互依互存,互利互助。但与新能源汽车补贴相比,中央与地方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奖励力度较小,如果地方也能出台补贴奖励政策,那么想共同做大这块蛋糕的企业肯定更多。”陈开亮说。
今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中提出,对本省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省外企业在我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符合有关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要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按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50%给予跟进补助。中央财政和本省财政补助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也就是说,对于部分新能源汽车来说,客户仅用支付车辆销售价格的40%,部分省市的补贴比例甚至更高。
而对充电设施的奖励政策力度却远不及车,据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统计,截至2015年7月底,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39个城市(群)88个城市中,仅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昌等十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性的充电设施运营或者建设补贴,建设补贴比例大多在15%至30%之间,此外,多数城市还表示将对充电设施电价一定程度照顾。其中,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对于充电桩建设的最高补贴比例为30%。
让人欣慰的是,据相关人士透露,贵阳市正在酝酿出台的新能源推广应用实施意见里面,将对集中修建充电设施,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
“花重金建设了这么多充电站之后,我们正在‘等风来’!期盼遵义也能出台针对充电设施的补贴政策,无论比例是多少,至少表明一个态度——政府开始关注、重视充电设施。”屈水平表示,公司在建桩期间,出现了无建设土地、配电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但发展大势已定,相信随着政策的出台和落地,以上问题肯定都会逐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