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自家房顶安装一个光伏发电阳光棚、利用太阳能发电,全家人炒菜、看电视用电都能自给自足不花钱,多余的电还将并入电网拿到国家补贴。两个月来,在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试点的四个光伏发电阳光棚,已发电近3000度,既省电费又能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还有利于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
村民朱海春家安装的光伏阳光棚
这是一个精准扶贫的生态环保示范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发电,目前在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相连村民委员会、窑坡村民委员会农户家的房顶安装了四套光伏发电阳光棚系统,搭建安装高性能太阳能薄膜发电组件,采用弱光发电技术,光伏发电阳光棚系统功率从3千瓦到5千瓦。
金竹箐村民小组农户朱海春家安装了一套3千瓦的光伏阳光棚,按照日照时间从早8点至晚6点,每天约发电16度左右。朱海春家日常每天用电约2度,现在自给自足每天可省电2度,节约电费1.02元,每月30天计算可省电约60度,节约电费约67.2元。朱海春家不仅省了电费,还剩余14度电用不完。朱海春高兴地说:“今后用电不要钱,还能领补贴。”
安宁金色光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明介绍,项目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新措施,可针对不同扶贫对象的现有条件,定制个性化的光伏发电系统,能充分利用农村房屋、农田、院子的剩余空间,不但环保无污染,还为农户增收,一次建成可以使用20年以上,获得多年稳定收益,可以安装到农户家、村级电站、农光结合、光伏提水。四家试点农户还获得八街街道、村委会两级20万元挂牌及装机补贴,仅需自掏部分费用。
“八街地处安宁水源地,农业是八街的支柱,生态文明建设是重点。光伏项目能够很好的契合八街探索环保的新路子、符合产业发展定位,还能符合群众需求,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八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华说。
安宁市工业经贸和科学技术信息化局党委书记罗先明表示,光伏发电是一项生态环保的扶贫项目、民生工程,开辟了一条新的扶贫渠道,打破了国内长久以来“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由单一的资金扶贫转向“造血式”的扶贫模式,对国家扶贫渠道的探索具有开拓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