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以及财经网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五届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发布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和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的新著《尚待何时?——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紧迫性和前景》(中文版)。
《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5-2016)》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的年度力作。报告认为,“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低碳发展进入深刻变革新阶段。从宏观和历史来看,中国经济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的变化对于中国低碳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和长远意义。直接影响在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速明显下降。2012年以来,能耗增速开始大幅下滑。“十二五”时期与之前的十年相比,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下降幅度超过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增速随之大幅下降。“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能源相关碳排放年均增加4.3亿吨CO2,而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加2.8亿吨。2015年,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与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碳含量大幅下降。
能源消耗增速下降情况在电力生产和消费上表现明显。2000-2014年的14年间,全国发电量年均增加近3000亿千瓦时。2015年,发电量仅增加277亿千瓦时,不及以往年均增量的十分之一。用电量强劲增长的势头明显减退。受到用电量增速下滑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加双重影响,全国煤炭消费发生了巨大转折。2000-2013的13年间,全国煤炭消费量年均增加2.18亿吨,年均增长8.8%。2013年煤炭消费量达到峰值,总量超过42.2亿吨。2014年则出现了首次下滑,总量减少1.23亿吨,降幅为2.9%。2015年以来,煤炭消费量继续下滑,降幅达3.7%。
目前来看,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很有可能已在2013年达到峰值,未来煤炭消费难以显著高于2013年水平。这个判断基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环境保护行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战略等因素。经济新常态下未来五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调,从而能源需求总量增速降低。能源消耗增速下降,特别是煤炭消费总量达峰,标志着中国低碳发展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新阶段,也是中国碳排放最终达峰的必经阶段。这个特定阶段的到来对中国乃至全球的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低碳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和巨大挑战。如何将经济放缓、去产能、去库存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以及相关的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动力是“十三五”期间经济低碳转型和社会绿色变革的关键。
由齐晔教授主持翻译的《尚待何时: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紧迫性和前景》是东北财经出版社“低碳智库译丛”的最新译著,是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思考的集大成之作。斯特恩爵士是英国经济学家和气候变化领域专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他在气候变化领域里的主要著作,《斯特恩报告》和《星球安全蓝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在本书中,斯特恩爵士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道德伦理和国际政治等多个视角,完美的诠释了气候变化的逻辑、紧迫性和前景。本书与斯特恩爵士早期的作品有一些差异,但作者传达的基本信息是相同的——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成本远远低于不作为的成本,拖延只能更危险。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与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创办。中心致力于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及维系良好的中美关系等重要领域提供独立、高质量及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