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报道:近一两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一些地方,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都挺大,但普通百姓买账的依然不太多。问题在哪儿?针对当下新能源车的种种“痛点”,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政策开出“止痛”良方。
【痛点一】购车贵
新能源汽车有多贵?举个例子,比亚迪新能源车E6定价31万到33万元不等,可比的比亚迪S6定价10万到13万元。记者比较几家车企发现,新能源车定价通常是可比汽油车定价的2倍到3倍,即便减去补贴,仍然要高出60%到100%不等。
【新政】除此前出台的“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外,此番新政策提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并做好减免工作,同时继续落实好汽车消费税政策。
【点评】新能源车贵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高,在电池成本无法迅速下降情况下,政府推出税收优惠无疑将大大助力新能源车的推广。以10%的购置税率计算,光免征购置税,购买比亚迪E6这样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就将少掏2万到3万元。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从长远看,车企还是要通过降低电池成本,让电动车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当前,已有车企提出计划,用数年时间争取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具有价格竞争力。
【痛点二】充电难
尽管一些地方放出消息要大规模兴建充电设施,但受土地、产权等各种因素制约,未见明显效果。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电设施也十分困难。一些4S店已经兴建的充电设备,由于输电线路等原因处于闲置,此类情况很常见。
【新政】此番新政策的25条具体措施中,有7条内容专门针对“充电难”,从城市规划、充电设施用地、用电价格、关键技术攻关到落实具体责任等各方面对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新政还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
【点评】充电设备不完善,是新能源车推广的核心“痛点”。指导意见对用地、规划等都进行明确,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依然需要各地方出台细则。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营销部高级工程师黄宇认为,充电设施的建设要征求产权单位的同意,这其中涉及安全、运行和管理等问题。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协调各项资源,北京市表示争取到2017年形成一些5公里半径的充电网络。
【痛点三】地方保护
想买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北京,不行!因为它没纳入北京的新能源车推广目录。新能源车想进入某地销售,生产车企必须到本地投资设厂。在新能源车准入上设置门槛的做法,在全国很多城市并不鲜见。
【新政】新政策明确,各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目录、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测检验、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本地设厂、要求整车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电池、电机等零部件等违规措施。
【点评】地方保护,令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能进入所有的试点城市,没有实力的企业即使有地方政策的支持,仍然不能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不仅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无法扩大,车企也背负沉重的投入成本。去除地方保护主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无可限量。
【痛点四】里程焦虑
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不高,导致市场上多数电动车续航里程依然偏低。目前国内续航里程最长的比亚迪E6一次充满电可行驶300公里,而其他品牌通常在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间,有的甚至还不足100公里,难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新政】新政策提出,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盒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攻关。
【点评】里程焦虑核心是电池技术水平问题。许艳华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提高电池技术水平。她透露,中汽协已联合一些车企成立动力电池研究院,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成本有望降低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