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年伊始,河北省长和省委书记就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专员约谈。媒体盛传这两位官员在新年头几天过得不轻松。
事实上,约谈过后两天,河北就在省两会上宣布,该省从2013年到2015年,PM2.5全省年平均值下降了28.7%,是全国大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四个省市之一(另三个为天津,四川,陕西)。
作为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委员会(简称“大气委员会”)顾问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见证过河北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执行力度。
2015年下半年大气委员会的一次例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庆伟,以及四位主要省委领导全部出席,听取各相关部门汇报雾霾防治工作的进展。某位厅长似乎一字不差在念下属准备的材料,张庆伟果断喊停:“我三月份交给你三件事,你直接说这三件事完成得怎么样了。”
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座城市排行榜上,河北城市连续两年占据七席。这样的会议显示了河北的决心。中国NGO“好空气保卫侠”负责人赵亮对中外对话说,河北的改观是比较明显的。
为什么河北省领导被约谈?“反正治理力度不会是被约谈的原因。”中德清洁能源合作中心(下属德国能源署)执行主任陶光远说,在他看来,河北是他所见过污染治理力度最大的省。他认为中央也希望河北给全国树立榜样。
进驻河北的“中央环保督察组”,不同于环保部下属的6个区域环保督察中心。(华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央督察组人员不仅有前任和现任环保部副部长,还有中纪委(监督行政纪律)和中组部(具有极大人事任免权)成员。
按照媒体的说法,他们代表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约谈对象是省部级领导。督察内容也不同于普通督察中心督察企业合规达标,而是督促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解决“想管管不了,想查不敢查,查了处(理)不了的问题”。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已经在督察工作动员大会上表态,对党政领导干部,“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2014年8月,河北省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委员会),聘请了国内外专家诊脉开方,主要就河北省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事件的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重大技术、经济政策措施等开展研究论证,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委员会副主任贺克斌认为,委员会工作的最大亮点在于内部一体化。
有鉴于糟糕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河北随即模仿北京进行了移动源监测、扬尘治理等。但是,委员会给河北算了一个账,按照当时工作进度,即使全部兑现也只能降低污染14%,达不到2017年比2012年降低25%的目标。
委员会建议,将所有和空气污染治理相关的部门都纳入统一的平台,以寻找可治理的污染源。环保系统内部,大气处,污防处,总量处,检测处等相关机构的数据都要纳入这个共享平台。另外地方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厅,公安厅(负责管理机动车)的相关数据,也需要整合到平台中。
河北省环保厅负责协调牵头数据平台工作。“先前许多数据材料环保厅不掌握,我们一下找出来800多个污染源,加起来55万吨的污染物,如果都治理了,就可以达到标准,”贺克斌说。
事实证明,此举效果明显。截至2015年年底,河北PM2.5年平均值就比2013年下降了28.7%。贺克斌说为了河北治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毕竟不能总往北京取经。
牵头委员会工作的河北省环保厅于2014年10月10日在德国柏林和德国能源署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意在为河北制定一份提高能效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份报告即将完成,但可能要到今年六月才会正式公布。咨询报告完成之后,示范项目将开始运行。陶光远非常有信心地对中外对话说:“按照执行方案,河北的PM2.5水平在2022年冬奥会前就可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35微克/立方米标准。”
这套方案,借鉴了德国煤矿主产区鲁尔区(5-10年基本完成治理)的雾霾治理经验。鲁尔在五到十年之内基本完成污染治理,其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以及清洁燃烧三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大幅减少大气污染。
方案要点有两个,就是综合性和因地制宜。陶光远举例说,改变冬季采暖方式,有的地方用天然气,有的改换新的锅炉,有的地方用热电联供。而那些靠近钢厂的,就可以就近采用钢厂余热。低温余热还可以用于养殖种植业。张家口就有地区因为污染程度低,可以引进余热来做草莓养殖,发展渔业等,刚好就近服务北京。“不要忘了我们是处于一个天气系统之中。”他说。
除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效,该方案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河北宣化有很多弃用风电,如果利用起来,当地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就可以明显下降。陶光远乐观地估计,河北在冬奥会之前达到全省年平均PM2.5低于3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目前河北全省PM2.5年平均值仍然高于80。
河北面临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治理过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河北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5%,在各省市中排在倒数第五。
河北是钢铁、建材、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集散地,还拥有环北京布局的工业带,因此该省的污染治理已不是单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全国都面临着如何协调产业结构调整与综合节能减排之间矛盾关系的严峻课题,河北亦不能例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曾形象地指出,当前是中国雾霾治理的“攻坚期”和“深水期”。
北京师范大学张力小教授在接受对中外对话采访时指出,京津冀长期以来缺乏协同合作,河北地区自身缺乏为北京提供服务的意识,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未能够借助北京发展之力崛起。陶光远的方案中提到的在张家口地区发展养殖种植业,就是河北的地域优势,但却没有发展起来。河北以南的山东一直是北京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
张力小说,产业结构转型无疑会给河北带来长期效益,但失业和GDP下降是不可回避的短期阵痛。环保部和南京大学合作的报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指出,中国京津冀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将导致高达2800多亿元的GDP下滑,和将近19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在这五年期间,京津冀地区的GDP增长量预计将只有约36亿元,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业岗位增幅只会略高于4万个。
事实上,河北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已经出现了停产欠薪潮,以钢铁行业最为突出。常跑河北调查空气污染的赵亮告诉中外对话:“很多企业的生存压力凸显,而环保压力并未因此减少。”他认为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值得地方乃至中央政府关注。
据贺克斌介绍,京津冀的治霾经费和政策对河北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但是治污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中国科学院院士郝吉明估算,京津冀地区到2025年左右,才能达到现在珠三角的水平。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珠三角地区PM2.5年平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