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以来,能源互联网激发了能源行业前所未有的讨论。对热闹无比的能源互联网,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保持观望。他认为,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能源”,通过互联网来打破甚至消除那些阻碍能源行业市场化的传统壁垒。未来投资机会可能在发用电的供需两端,而他不会投依赖政府才能成长的公司。
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近期有望发布。
从2015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以来,能源互联网激发了能源行业前所未有的讨论,国家电网甚至为此注册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
对热闹无比的能源互联网,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保持观望,专门负责清洁技术投资的他,尚未投资一个能源互联网项目。
杨磊认为,能源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能源”,通过互联网来打破甚至消除那些阻碍能源行业市场化的传统壁垒,但这一过程相对互联网金融等业态而言,要更为漫长。
不过,杨磊依然看好能源互联网的前景,机会可能在发用电的供需两端,“我们要寻找可能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公司”。
是“互联网+能源”!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能源”还是“能源+互联网”?
杨磊:在不同的组合中,互联网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有数量级的区别。在“能源+互联网”中,互联网就是一个单纯的工具。但如果是“互联网+能源”组合,互联网就可能会变成一支改变能源产业格局的力量。
从“互联网+”的历史来看,只有在能够把它改造成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体系领域,互联网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互联网工具和思维比较普及的今天,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传统行业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壁垒。在“互联网+能源”中,能源行业就是壁垒。
能源企业不应害怕互联网,而应该用互联网去重新梳理能源行业,把市场打开。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但用它来推动整个能源行业变革的速度,会相对较慢。因为能源行业的壁垒很强,区域性壁垒、政策性壁垒、各种利益团体之间壁垒的力量还很强大。
能源互联网可能会成为一个推动能源改革的工具,但这并非说简单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就可以改革,而是需要把整个行业里这些立起来的墙打破,这样互联网才能够贯通进入这个行业,倒逼这个行业走市场化的道路。
能源行业技术壁垒这么深、这么大,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能否形成倒逼力量?
杨磊:相比“互联网+其他行业”,能源互联网的挑战大得多。能源行业从业者可能是距离互联网思维和理念相对较远的一群人,能源互联网现在还没有像互联网金融那样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所谓“互联网+金融”确实对传统银行起到了倒逼的作用,逼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和用户的生意,当互联网金融掌握了数据和用户之后,就会有资金跑过来,形成自己的生态,这样就对传统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了一定冲击。
但能源行业与金融行业不太一样,它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终端用户在能源行业里面起的作用相对来说较弱,所以能源互联网不可能像互联网金融那样只要抓住了用户和数据,就基本够了。在能源行业,供电、供暖、供热都是区域性的,抓住了这些用户又怎么样?通常照旧是被该垄断的企业垄断。
所以我认为,真正要达到倒逼能源改革的目标,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能源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当竞争格局改变之后,无论是互联网或物联网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技术,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关键是要打开市场壁垒。
投资机会在发用电领域
现在我看到的能源互联网案例,更多的集中在光伏电站的运维环节。但它们更多的还是“能源+互联网”而非“互联网+能源”。
杨磊:的确,这些案例确实是在把互联网当做工具来利用,在这些细分领域一些有创新精神的人可以把它用到极致,但前提是将这个领域变成一个相对来说充分竞争的市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互联网才可以把中间过程的“肥肉”给切掉。
现在光伏电站运维领域的市场参与者比较多,问题在于能否发展出一个独立的、流量充沛的第三方平台。起初,这个平台更多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工具,作为电站运维和评级的工具,不过未来可能会具有想象空间,可能大家会在这个平台上买卖太阳能资产,逐步变成太阳能电站的电商平台,但还需要一些金融化产品作为支撑。
买方可以做信贷,卖方也可以做信贷。开展电站交易之后,银行、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会被吸引过来,因为这里有电站评级。根据评级情况,来判断每个电站的信贷空间。这种演化是可能的,但不容易突破太阳能这个行业,例如风电行业就不适合。
“互联网+能源”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杨磊:在电力领域,输配电环节主要由国家电网控制,因此我觉得发用电这供需两端可能会有一些机会。
在发电端,可再生能源发电引人关注,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通常在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风电突然出现下滑,对系统的稳定会产生影响,这时就需要找其他的电源来调峰。但不完全是那种只有大发电机组才可以做的“调峰”,也包括一些小的“调峰”,一些小的分布式电站也可以去补充。这就需要一个创新的市场化机制,调动更多的分布式电站来参与,这里就蕴藏着一定的商机。
在用电的需求侧,节能改造本身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从原理上来说,互联网技术可以把壁垒打掉,但是能效管理还需要解决收款的问题。
具体来说,EMC(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最大的挑战就是收不上钱来,或者到真正赚钱的时候,业主跟你讲我买断吧,把未来几年的收益买断了,这就让EMC的企业很难成长。因为谈起来非常的费劲,好不容易谈好一单,没做好会赔,做好了给别人赚走了。
最近你们是否投过能源互联网相关的公司?
杨磊:目前还没有,还没找到比较合适的投资标的。在行业壁垒还没有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创业创新企业很难冲出来。
不过,我相信能源互联网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我可能不会投一个依赖期望政府能够干什么事情才能成长的公司,而更愿意找像远景阿罗波光伏云平台这类项目。
对于平台型公司,更多的是要看围绕着这些平台有哪些东西可以做,比如数据服务。运维和无人机的结合,这可能大家都会做,那么我能否提供更精准的运维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去挖掘和开发它的商业价值。我认为,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机会
但是挑战在于,像这种项目可以做一个公司,也可能做成几十个亿市值的公司,但是做不出千亿市值的公司。我们的目标是,寻找千亿市值公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