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010年才成立的年轻公司,2013年的销售额仅为300万元,2014年猛增至2亿元,2015年直线飙升至4.8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160倍的裂变式增长。虽然产品价格高于同类,但市场份额却持续攀升。
昨天,记者来到新吴区珠江路上的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台调试好的设备正在进行真空包装,下午即将发往韩国,从年初九开工至今,奥特维基本处于天天接单、天天发货的状态,目前在手的订单已经排到4月底。本月18日,奥特维成功挂牌新三板进入资本市场。公司总经理葛志勇认为:技术创新带来高附加值,从而创造客户新的需求。
看好新能源产业,从冶金跨界做光伏
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企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创新是首要法宝。2010年初,两个“70后”葛志勇和李文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工作下海开始创业。学自动化出身的他们刚开始时服务大型钢企承接工业自动化集成项目,在泰山路国际科技合作园,他们租了300平方米的办公室,招了10多名员工,一年营收大概三四百万。
“毕竟没有自己的产品。”2011年11月,葛志勇决定开始调研光伏产业,并重点考虑研发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但事实上,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到2011年整体脚步开始放缓,遭遇欧债危机、美企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诉讼的中国光伏企业处境更为艰难。“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经历一轮整合和淘汰后,中国光伏产业将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状态。”由于坚定看好光伏产业,2012年3月开始,公司开始减少原有的冶金行业业务,将精力逐渐转向光伏。
“当时无锡地区有不下10家企业是做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要想走在市场前列,就必须在技术上领先其他企业。”研发初期,葛志勇和李文带领技术团队天天吃住在厂里,小到螺丝的选型,大到机械手的运行轨迹,样样精益求精,一般企业4个月就能将新产品投放市场,而他们没日没夜地拼了10个月。2012年底,奥特维的首台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基本成型。“新产品晚一点推出没关系,绝不能粗制滥造。”回首那段时光,葛志勇不忘初心。
不拼价格拼质量,以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2013年4月,奥特维的团队成员带着研发成果到上海参加国际新能源展,但是产品却几乎无人问津。当时中国光伏企业用的焊接设备主要由欧美企业主导,国产设备得不到认可。
“没人愿意买,那就先给别人试用。”公司把第一台样机送到了客户工厂试用。像花朵从温室出来需要接受环境的考验一样,一台新的设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高速连续运转之下,也要不断调整改进。那段时间,葛志勇亲自带队,不分昼夜在公司和客户现场两头跑,经过两周辛苦的调试,公司的第一台样机进入正常生产。那一年,奥特维只卖出两台设备,销售额300万元。
有人劝他们,卖得太贵了,可以降低成本和价格来增加订单,但奥特维始终坚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和质量,不能靠打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2014年,奥特维的全自动串焊机在中国光伏领军企业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试用,碎片率、焊接速度等指标和欧美企业的设备不相上下,常州天合当年采购100多台,按照一台150万元计算,销售额超过1.5亿元。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带来了品牌效应,到2014年底,奥特维的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排名前三,无锡尚德太阳能、河北英利集团、江西晶科能源等大型光伏企业均成为奥特维的客户。
一台全自动串焊机可以代替30-40个焊接工,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逐步扩大和工业智能化制造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正在成为奥特维公司的客户。
加快研发新产品,创造客户需求引领市场潮流
企业裂变式发展的同时,人员和土地也不断扩容,员工从最初的10多个人增长到了500多人,其中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泰山路100多平方米的实验车间,也变成了珠江路5000多平方米的宽敞厂房。走进奥特维的生产车间,一批年轻人正在组装、调试设备,数十台串焊机整齐排列,在精益化生产的组织模式下,从下单生产到交货,生产周期只要40天,真正实现了公司追求的奥特维速度。
企业做大做强,国际化是必由之路。随着国内光伏企业不断走出去,奥特维的设备也带到了国门外,国外的光伏企业开始从无锡进口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目前,奥特维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建立售后服务机构,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海外服务点,长期为全球组件企业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就在接受完记者采访后,葛志勇马上又要搭飞机去印度洽谈新的订单。
岷山路上,奥特维7500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赶工装修。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奥特维将继续开发锂电池智能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的新产品。“我们不是满足客户需求,而是创造客户需求,要始终走在市场的前列。”葛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