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世界上第一台扫地机器人,伊莱克斯推出的三叶虫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14年。尽管扫地机器人的历史相比电视机、冰箱而言尚短,但其已经占据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诸如擦窗机器人等新产品也随之孕育而生。近几年,扫地机器人的需求迅猛发展,价格也不再遥不可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而销售数量则增长了20.4%,达到330万台。预计2015到2018年期间,销售额可以累计达到122亿美元,累计销量也会达到2590万。
可见,以扫地机器人为主的家用机器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应该说扫地机器人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形态相当成熟的产品,在近20年的发展时期中它的外形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如今的扫地机器人与当年伊莱克斯的Electrolux Trilobite相比,在外观上几乎无异。前期发展阶段,扫地机器人主要以改进扫地性能为主。而到了中期也就是当今阶段,扫地机器人在提供较高的清洁效果后势必转向智能化。其智能化的核心,莫过于导航功能。
(采用弓形路线清扫,是扫地机器人一种比较高效的行进方式)
扫地机器人在诞生之初,它并没有一套有效的行进路线。一方面是当时没有开发软件算法的条件,另一方面当时的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清洁效果。对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的扫地机器人而言,导航是件非常奢侈的功能。但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完善,消费者开始从追求效果向追求效率转变,例如弓形清扫路线的出现。完全没有行进路线计划的扫地机器人有如遮住双眼的清洁工,任凭技艺再高超,没有双眼又怎能做到高效清洁呢?与其说导航功能是厂商们为扫地机器人寻找的新卖点,不如说这正是人们需求变化的一个必然产物。
所以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导航功能是扫地机器人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具备智能导航技术的扫地机器人,才是人类真正必需的产品。
智能导航技术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让扫地机器人合理规划清扫路线,事先通过摸索与勘察并绘出房间地图。不仅能防止撞到、规避障碍物,也能一个不落地清扫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区域,效率更高。而以往的普通扫地机器人则只能毫无目标地进行清扫,走哪扫哪。
显然,相比不具备智能导航技术的产品,智能规划路线的扫地机器人对清扫安排更有计划性,这能够显著提升清扫效率。
智能导航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并非从诞生一开始就完美无缺。事实上智能导航一直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准确测量环境。国外的iRobot曾经想过使用激光雷达,但怎奈成本太高,无法在民用产品上搭载。所以他们退而求其次,使用视觉实时定位建模,也就是利用摄像头来捕捉、模拟环境,但其准确度依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而科沃斯则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他们开发了Smart Navi导航技术,利用规划式清洁系统来提升清扫覆盖率。其核心要点有三,一是利用LDS雷达测距扫描建图,通过摸索性地巡航全屋,高精度还原家居布局;二是地图分区,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地宝D95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房间区域,用户可以指定扫地机器人只清扫其中一块区域。不仅节省时间,也提升了清扫的效率,而普通扫地机器人只会盲目清扫,毫无逻辑;三就是通过SLAM算法,进行仿人工弓形清扫,杜绝遗漏的地方。
科沃斯认为只有机器人先认识环境,掌握家里的布局,了解每一个房间的情况再进行工作才能做到真正的规划。
可以说,科沃斯的创新性导航技术配合扫地机器人自身的传感器硬件提升了清扫的准确度。其实智能导航技术对于企业而言,实现的难度并不高,但会增加研发的投入成本,进而抬高价格。这对一向提倡价廉物美的中国市场来说,显然是吃力又不讨好的事。
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提供高附加值产品,而不再是以往那种以单纯的模仿与成本控制手段为主。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其实一直面临着生产成本与先进技术的双重制约,配备智能导航技术的机器人售价较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购买欲不强,市场认可度偏低。但这也只是初期现象,随着国人的购买力不断提升,势必会追求价格更高、质量更好的产品。中国人在日本爆买,正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扫地机器人来说,智能化是其第二场战役。它已经完成了初期的市场认可度考验,被证明是一款被市场所需要的新家电产品。智能导航将进一步提升扫地机器人的利用价值,同时导航技术的先进程度也体现了一家企业对扫地机器人的研发能力。如果成功它将完成又一次蜕变,并推动智能家居产品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