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12˙20滑坡事故,使余泥渣土受纳场成为关注焦点,谁也没想到这些散土竟能冲垮大众眼中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
深圳有多少个余泥渣土受纳场、运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深圳年均产生余泥渣土3600万立方米
据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介绍,全市在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除发生事故的光明红坳受纳场外还有6座,剩余库容约1600万立方米。其中部九窝二期、新屋围2座受纳场由市城管局负责建设和管理,龙岗区新坑、坪山新区甘角落和沙田秀禾路、宝安区西部沿江新城土地平整工程等4座受纳场分别由辖区城管或土地整备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
综合住建、水务等部门和深圳市自卸车协会提供的数据分析,2013年至2015年,全市余泥渣土产生量平均每年约3600万立方米。从末端处理设施的处理量来看,近3年受纳场平均每年填埋处理余泥渣土约2250万立方米。
由此可计算,每年余泥渣土受纳场的缺口达到1350万立方米,这部分余泥渣土无处可倒,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消纳。“若全市余泥渣土的产生量保持这样的增速,现有受纳场剩余库容将撑不到一年。”杨雷坦陈。
受纳场堆填场总体安全 发现隐患39处
光明滑坡事故发生后,深圳市城管局对全市151座(处)在用、已封场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和其他规模较小的渣土堆填场,及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安全性调查评估,其中包括6座在用且已办理相关手续的余泥渣土受纳场、13座已封场余泥渣土受纳场、13处生活垃圾填埋场(3处在用),其余119处为规模较小的渣土堆填场。
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岩土专家刘国楠研究员组织专家审查通过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各受纳场建设、施工、运营等主体单位明确,运行管理基本有序,现状总体上安全,可继续运行使用。同时,调查评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抓紧整改。评估结论为安全的53处、基本安全的58处、安全偏小的39处。
“边坡坡率过高,太陡,堆体排水不畅,下雨后形成冲沟,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库区有积水。”参与评估的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公司环境地质研究所副主任王平工程师向记者详解了安全偏小的39处存在问题的类别。“水对余泥渣土受纳场而言就是不安全因素。”
多处安全隐患点有积水
位于龙华新区与南山区交界、福龙路西侧的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是全市库容量最大的受纳场,设置了6个挡土坝。今年春节前,深圳连降大雨,出于安全起见,该场停止受纳。
日前,记者多次进入部九窝,来到还有库容量的5号坝、6号坝。在5号坝附近,三面自然山体的山谷中有一潭水,据王平工程师介绍,这是堆土堆到此处、加上春节前连日降雨等因素,在库底形成的积水。“这是评估时发现的一处安全隐患,面积约5000平方米,深三四米,最深处有5米,如果水不抽干,继续填土,万一土被泡软了、强度变低,就容易产生滑移面。”
在龙华新区观澜的黎光余泥渣土受纳场,也在安全评估中发现隐患。虽然它已于2013年封场,但其边坡有18毫米的位移,所幸尚在预警值内。记者看到,该受纳场挡土墙上方的土方堆体表面已形成大小不一的冲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