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家电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这将为家电行业发展指出新方向,对近期低迷的家电行业起提振作用。
家电新政倾向节能
近日内地出台一系列支持节能家电的新政。2015年11月27日,北京推行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市民购买包括电冰箱、空调、热水器、空气净化器在内的9种节能减排商品将获得补贴,达到国家一级、二级能效标准的电器补贴比例分13%和8%,最高额度为800元(人民币,下同)。该补贴政策将持续三年,2018年11月30日结束。
补贴政策同样适用于电商。在京东商城发现,该商城的家电节能补贴系统在政策公布当天就已上线。
家电行业观察人士表示,此次政府补贴主要目的是推动高能效家电产品代替低能效家电产品,推动节能家电产品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家电节能补贴主要是促进家电产业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企业,鼓励企业创新。
除北京家电节能补贴这样的区域性政策,一项新的全国家电政策:“家电能效领跑者”也即将出台。
对于能效“领跑者”,官方的定义是“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
家电能效“领跑者”将在技术研发、宣传和推广方面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各地方对入围国家能效领跑者产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援。其次,国家将能效领跑 者产品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实行优先采购。第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第四,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改造项目优 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入围企业可在入围产品能效标识本体上直接印制能效领跑者标志等等。
该计划仅限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家电产品,所有进口产品目前无法享受这一待遇。
节能家电或消化行业过剩产能
内地知名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的一名销售人员表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传统家用电器近年来销售情况欠佳。由于“家装季”和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到了第四季度销售情况才较为好转。
业内人士张艳利介绍,近几年来,内地家电行业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由于家电是耐用品,前几年内地对家电行业的各种补贴政策已经透支了不少需求,企业产能从扩充转为收缩需要时间,往往市场已经疲软,产能却刚达到顶点。节能家电则刚好成为产品更替的新需求点。能率先抓住新需求点的企业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
大多数内地在售家电均有能效标识。
节能环保是中国和全球家电产业的发展主题之一,这一点早已成为内地家电行业的共识。中国家电协会于上月底发布的2015版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样把节能作为未来十年中国家电产业重要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新版家电产业技术路线图相当具体,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内地家电产业的节能目标。例如,电冰箱整机能效水准到2020年要较2015年提高25%,2025年较2020年提高12%。
这对内地家电企业提出了不低的要求。未来几年,节能家电的技术研发成本、制造成本都有上升的趋势。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完成转型升级。张艳利判断:节能家电的发展会消化掉过剩的产能,但也会出现“弱者越弱,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势必会淘汰一些企业。
据环保部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由此可见,“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能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这其中便包括家电节能项目。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除上述倾斜政策外,未来五年仍将有不少鼓励家电企业研发节能产品的政策。政府预计将在家电节能方面投入较大。
内地家电节能技术仍有空间
目前来看,内地家电节能技术仍有相当发展空间。如何满足节能需求是企业面前的问题。
近日,内地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格力因光伏中央空调技术,获英国RAC制冷行业大奖。该奖是为了表彰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在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格力实现了空调运行“不用电费”的创举,堪称内地节能技术“先锋”。
然而,格力光伏空调自推出以来一直被视作“概念产品”,并不具备普及的能力。一台可以制冷12,000平米的主机,如果全光伏,不单单需要500万元的投资,另外需要5,000平米(1平米约合10.76平方英尺)左右的屋顶。普通的大楼根本没有足够的屋顶可供使用。家用光伏空调可以用5kw的机组,也需要50至60平米的屋顶。这在内地尚不具备普及基础。最“先锋”的技术尚且如此,内地节能家电技术革新仍是任重道远。
北京商场为节能家电开设专区销售。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家电行业节能技术发展趋势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变频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二是高效电机推动节能家电发展。随着新一轮电机更新换代的加速,国内电机产品将向高能效、低能耗的方向发展,未来节能家电产品的能耗将大大降低。
三是降低待机功耗,提升节能水准。未来节能家电产品的设计将更多的考虑通过降低待机功耗来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四是功耗集中管控,提升家电效率。目前业界普遍达成共识是采用多个设备共用一个中央控制台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节能家电的效率。未来,随着家电产品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能耗集中管控将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