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5年年底,京城雾霾天频发,于是有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是媒体人周小平的《不要因为雾霾而葬送了明天!》,之后不久一篇针对性文章《不要因为雾霾而葬送了明天,因为吃土是迈向未来的必要条件?》应运而生。到底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理智看待雾霾,从而合理应对。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针对和被针对的条条框框。
雾霾
针对一:周小平的核心逻辑就是:治理了雾霾我们就走不到明天,于是为了走向明天我们必须吃土。
周小平:在执笔之前,我想先强调本文的两个前提。第一: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第二:我们并不否认中国现阶段所存在的污染状况。因此以下所有的分析均是以这两点为前提展开的。
小编:并没有……周小平有言在先减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其核心思想应该是不能因为雾霾就停止工业生产。
针对二、我国雾霾其实“不算”严重?周小平为求戏剧性还篡改数据来源,唯一列出的真实数据还只引用了前50名,但数据库中共包含1600个城市……
周小平:事实上,我们把前100个人口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进行一个排名的话,你就会看到:全世界2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3个在印度,兰州是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里唯一的中国城市;北京的污染程度排名仅为79。——(摘自纽约时报Gardiner Harris)
小编:个人理解那一段话摘自纽约时报,而不是数据出处。Gardiner Harris想表达的只是中国雾霾程度不及印度,所采用的数据范围没有任何不妥。
针对三:周小平说我国空气质量其实在变好,PM2.5连续9年下跌。然而中国环保部在2011年底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才首次将 PM 2.5 纳入强制监测范畴。
周小平:中国的空气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吗?我好奇的查了一下监测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PM2.5平均值,(注意,是一年的平均值)连续9年下跌。
小编:这个数据没有找到……直到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依然将可吸入颗粒物作为主要污染物,即粒径在10um以下的颗粒物。周小平是否有其它数据来源不得而知,不过从以往的环境状况公报来看总体上大气环境质量确实在逐年改善。另外,这个问题已经不关雾霾本身了,看来私怨很深啊。
针对四:周小平说PM 2.5 不是从燃煤里来的,PM 2.5 不是从工业里来的,PM 2.5 不是从汽车尾气里来的。
周小平:中国能做到“采煤不见煤,烧煤不见灰。”雾霾有很强的气象偶发性,与工业生产水平不能形成直接的因果联系,与汽车尾气是很难扯上直接因果关系。
小编:中国做不到“采煤不见煤,烧煤不见灰。”这和我国产煤技术、制度、社会现状都有关系。不过“不能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是说不光这一个原因造就PM2.5。PM2.5当然不是单独来自上述任何一个来源。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巡视员牟广丰说:“北京雾霾的形成是由人为的污染和地形地貌以及城市规划布局综合的原因造成。”;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科学专家唐孝炎也说:“污染是造成严重雾霾的内因,气象条件则是外因。”。可见单一污染确实无法成为导致雾霾的直接原因。
针对五:周小平让雾霾和一切都撇清了关系,没有东西可以怪,于是开始怪美国……怪完美国,开始怪天、怪地、怪万物苍生……
中国雾霾的综合成因总结……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自然环境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好嘛,民族自豪的资本都被你当成雾霾的成因了。请问,这是一个啰嗦版的「不吸不是中国人」呢,还是一个隐晦版的「大家都去移民吧」?
周小平:中国的雾霾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西方媒体刻意夸大和渲染+地理位置因素+国土面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燃料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综合问题。绝对绝对绝对不能怪罪于中国工业。
小编:省略号不是小编干的,省略号的位置本应是“燃料因素”和“综合形成”,这样挑出来省掉真的好么?另外,限制大气排放对工业发展的限制作用已经达成共识,因此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退出《京都协议书》。
针对六:周小平说了那么多,结论却笼统得像一句废话——“发展需要代价”。周小平结尾结在了钢产量上,虽然奇怪,但整篇的逻辑并不难理顺——通过把雾霾的源头硬生生嫁接到无法控制也不可割舍的“国家利益”上,让你承认,要发展,就只能吸霾吃土。
周小平:千万千万不能去工业化……
小编:双手赞同“发展需要代价”是一句废话,但这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国家利益”,与民生也是息息相关啊。
从吃饱穿暖到生态文明,英国美国的工业发展和治理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直到现在依然在为当年的污染买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如果没有工业化的爆发式发展就没有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和当今的世界警察山姆大叔。而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1953年开始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现在也就几十年光景,其中还出现了探索社会主义时发生的偏差,真正发展的时间更少,以至于包括圆珠笔笔尖滚珠还需要进口。所以,只有保证第二产业稳步发展才能确保其他产业崛起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是为了发展不顾环境,从工业强国时期过渡到绿色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总的来说小编还是比较赞同周小平,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第二:我们并不否认中国现阶段所存在的污染状况。第三:发展需要代价,生存永远是第一压力。
只有当酒足饭饱之后才有精力想点儿其他的东西,比如环境。但环境的改善应该放在生存危机后面,现在很多人觉得治理雾霾是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但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PM2.5是什么,也没有思考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社会的发展确实需要代价,环境保护同样需要代价。
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物的一大来源,减少汽车出行可以有效控制尾气污染,那么,你是否愿意放弃交通?然后全北京的上班族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时候堵在地铁和公交站,像当年春运一样车门口的大爷一边喊再往里挤一挤挤一挤,一边把门口还没上去的往车里踹。有人要说了:“也没必要都禁止啊。”那么禁止谁上路比较合适?总是能听到有人一边抱怨今天限行了,一边抱怨空气质量怎么这么差。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燃料是大气污染物的一大来源,最近来自西伯利亚的“世纪寒潮”席卷大江南北,有人愿意停止供暖吗?有人愿意中断供电吗?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物的一大来源,减少大烟筒确实能减少不少大气污染物外排,那么,你是否愿意放弃工业产品?仔细想想才发现身边没什么东西是和工业无关的。现实中大多数人还处于普通生活质量的水准,有多少人会真的愿意为了减少空气污染选择大幅降低自己的物质生活质量?不用把之前的东西扔了,就是现在开始不再购入,能坚持几天?
中国官方2016年1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25年来首度低于7%。第一产业占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40.5%和50.5%,2014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42%,2013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4%。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经济发展结构转型。治理雾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工业调整、散煤燃烧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
无独有偶,经济学家王福重在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里对雾霾的言论激怒了河北人民。事后在微博回应:“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将持续几十年,急没用,也不用专门治理,等河北发展起来了,富裕了,自然就没了,这是规律,不愿意也得忍。如果用非常手段治理,会把污染留给后代,因为污染只是生产的投入品,你不投入,后代就得投入。这既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不幸,时代的局限。”
防治大气污染并不是一句空话,但不要急,2016年1月1日,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大气污染进入全面预防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2030年我国将会完成工业化建设,雾霾治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