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进程中,家居发展再临新机。“上个世纪末,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开始出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切入了这个领域。”紫光物联董事长叶龙表示。
近几年,“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词。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一高大上的话题显得既陌生又遥远。其实,智能家居早已通过各种不同的展现方式渗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从众多方面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2012年开始,智能家居就像一匹“黑马”,突然闯入了很多人的生活中。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正式迎来爆发的一年。“未来,智能家居将形成一个50万亿元的产业。
智能家居包括:1、家庭安防。2、能源管理。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电器管理、家庭温控、透明化用电等。3、影音娱乐。包括家庭影音,背景音乐,游戏娱乐等。4、居家生活。智能清洁、花草自动浇灌、宠物照看和动物管制等。对于用户来说,需求的层次分别是安全、健康、智能。
基于用户的需求层次,当家庭安防产品的价格降到用户可接受的范围时,家庭安防产品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其次是影音娱乐,在这个领域,电视机顶盒、NAS已经逐渐从小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同时,该领域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技术和网络带宽已经不是瓶颈,内容和用户是王道。小公司在这一领域生存空间不大。家庭能源管理是一个被遗漏的大市场。几年前,谷歌、微软、日立、intel都相继试图开拓这一领域,但都因种种原因折戟沉沙。但2012年以来,一个名叫NEST的温控器席卷世界,成为市场的热点。用户对于家庭能源管理有强烈的智能化、透明化管理的需要,但市场上一直缺乏能够在价格和功能方面都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居家生活属于用户的舒适性、享受型需要,迫切程度不高。在中国人力成本尚低的情况下,一个所谓的智能家居集成系统的成本可能超过一个保姆,更何况保姆的“智能性”远远高于那可怜的系统。市场上大量的智能家居厂商都试图以这个为卖点打动客户,只是徒费力气。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自家的房子里全是智能家居,这一定是很吸引人的。首先,进门时,可以用手机的NFC授权方式开门,很方便,交互体验也很棒。然后,可以使用智能手环,内置定位传感器,可以让中控系统实时了解主人在家中过的具**置,然后为接下来的智能家居的控制和使用,打下基础。紧接着,智能照明系统会根据时间状态和主人在家的位置,比如在晚上九点钟加班回来,刚进门的时候,中控会开启走廊和客厅灯光,而不必让家庭的主人去抹黑开灯。这样的一种方式就会给人们带来很直接的良好用户体验。另外智能温控还可以自动开启家中的空调设备,让家庭的室内温度处在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之中。到了夜晚,智能窗帘可以根据中控模式的不同,比如白天和夜晚,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窗帘。它还可以手动单独控制,而不影响模式内的其他内容。自动控制和单独统一控制是同时存在的,默认为自动控制为优先。
需要注意的是手机app控制端可以参与进智能家居而绝对不可以成为主要控制者,因为如果手机成了智能家居的产业链上游,智能家居的发展将会受到手机产业的限制而发挥不出前者应有的潜力,再者,不说未来,当下生活中,低头族已有很多,如果再把智能家居的控制端放在手机app里,这只会让我觉得,一天在家的生活只不过是在玩手机而已。因为家居成为了手机的附属产品。最理想的交互控制还是属于语音控制,因为这不需要时时刻刻面对一堆硬件,也解决了硬件不够智能以及不会操作硬件的问题,解决的人们对学习成本的问题。未来将会是以便捷,智能和安全为主要追求的智能家居生活。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也困难重重,可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1)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需求
我们必须了解并理解我们的客户。当前智能家居市场的目标客户已经从豪宅用户、高端用户转向了中产阶级、白领。那么客户的需要是什么呢?并不是远程遥控,也不是美轮美奂的操控界面,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健康、舒适,更好的居家体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节能,更环保。要让客户接受并喜欢智能家居,我们的产品必须抓住用户的痛点需求。当前的智能家居产品或系统并没有满足客户的内在需求。
2)购买成本高
成本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而是用户的购买成本,不仅仅包括客户的货币支出,还包括其为此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购买风险。现有的智能家居集成系统往往价格高企,而且需要大量的安装、集成、布线等复杂的工序,完成之后又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在产品之余还要投入大量的额外成本。
3)使用的便利性差
包括购买的便利性,使用的便利性。客户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或系统时,因为技术和施工的复杂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购买。同时系统的复杂性使用用户使用时非常复杂,难于操作,而且质量不稳定,维护又困难。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比较差。
4)客户服务跟不上
客户与智能家居提供商的沟通困难也是瓶颈之一。当前智能家居以集成为主,缺乏有号召力的大企业,集成商也无法投入大量成本来服务客户,这导致客户获取售后服务的难度很大。
纵观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产品做得不够好仍在制约着行业发展。“家居智能化技术再强大,没有好的产品将其承载,仍然无法获得市场认可。”此外,智能家居产业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仍需经过时间的历练以及市场竞争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