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在“2016上海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SIPP)工作交流会”上,上海市商务委正式启动了2016“智能制造招商计划”。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通过实施“智能制造招商计划”,上海未来将把智能制造作为引进外资的重点方向,大力发展机器人、集成电路、3D打印、智能装备、健康医疗等智能制造产业,并努力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全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产业承接基地。
未来上海最看重8大新兴领域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在当天的活动上表示,到2020年,上海将打造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全球高端智造中心和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之一以及全球制造业拥有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制造业先进水平行列。
也就是说,未来上海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将聚焦三块: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上海显然需要外资的关键动力。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通信和新型显示;第二,智能制造装备,包括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专用加工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以及3D打印装备;第三,新能源,比如核电装备、气电装备、高效清洁煤电装备、分布式能源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和智能电网装备等;第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比如化学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第五,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第六,民用航空和空间信息产业;第七,节能环保,包括高端高效节能转给产品、先进适用环保装备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第八,新材料,比如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徐子瑛说,未来上海最看中这8大新兴产业:
在传统优势制造业的改造上,上海将重点提升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品牌汽车和高端乘坐车转型。
上海开放与转型成绩单
尚玉英表示,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去年取得了多项历史性的突破,其中最突出的即实现了“三个500”和“两个30%”:新增合同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突破500家;服务贸易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实现“两个30%”,即占本市对外贸易的比重和占全国的比重均达到30%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在全国份额进一步提高,规模跃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更详细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引进合同外资达到589亿美元,同比增长86.5%,跃居全国首位;实到外资184.5亿美元,连续16年保持增长;累计吸引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535家,为中国内地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多的城市。目前,上海共有各类外资制造业企业近9100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4;累计实际投资占全市实到外资总额的1/3。
在外资并未出现大规模撤离并且依然给力的背景下,上海制造业的表现并不逊色。
徐子瑛总结称,2015年上海制造业实现产值约3.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30%,并且实现了“三个快于”: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快于工业总产值,工业利润增速快于工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快于服务业。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上海制造业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业在提高。“十二五”期间,上海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8%,单位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14%,单位产值水耗比2010年下降了32.6%。单位人均产值则上升了18.5%。
与此同时,上海的重点制造业企业也在加快服务化的转型。以振华重工、宝钢工业技术集团、上汽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将经济活动由制造为中心逐步转向了以服务为中心。2015年,上海市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领域营业收入规模突破4800亿元,同比增长15%。
当然,当前上海的制造业仍然面临问题。让徐子瑛操心的五大问题是: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如何加快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进一步提升,工业占GDP比重要保持合理规模,如何克服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的约束。
此次活动也是上海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SIPP)2016年的第一次会员交流活动。联席会议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目前已有106家会员机构,其中79家为境外驻上海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