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大量资本。根据瑞信银行2014年对2600多家中国上市公司的调查推算,其年均利润约2.25亿澳元。此外,中国还有数千家同等规模的私营和国有企业,亦怀有远大的全球雄心。此外,无论是制造西方大品牌的零部件抑或整个生产线,中国均有丰富经验……所有这些为何尚未转化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产品和品牌?
这个圣诞节,中国造的许多商品又将成为西方大部分地区装在袜子中的礼物。制造商品方面,中国才华横溢,但就打造品牌而言却落后于人。其实这没什么。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八九十年代的韩国。这两个东北亚邻国均已走过这种过程,中国亦不会例外。
其实印度人远比中国人更了解且更擅长与西方打交道。但中国创造全球品牌的潜力仍遥遥领先于印度。庞大的国内市场令中国制造商获得规模效应,该市场内的竞争又使其具有面对全球市场挑战的“尖牙利齿”。
迅猛增长的庞大国内市场正为中国制造商提供在全球壮大的无限商机,但这也是一柄面临两大挑战的双刃剑。首先,当(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仍获利颇丰时,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紧迫性就没那么高。其次,中国人普遍对国产品牌退避三舍。例如,美国人发达后会买卡迪拉克。但富起来的中国人不开国产车。中国的挑战并非是造不出一流产品,而是未从制造这些产品做起。
但情况将发生变化,电视制造商TCL即是明证,其销量已位居全球第三,令任何日本品牌相形见绌。
但打造全球品牌需要时间,而我们进入“中国世纪”仅仅15年。很多国际品牌在中国还远未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时就已功成名就。中企如何才能跻身该行列?如同大多数(美国)企业一样,它们将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此外,下一代产业领袖亦将令中国受益匪浅,因为他们全在西方受过教育。政治因素也在推动中企成长。经过10年准备,如今北京希望中国在2049年媲美日德等制造业强国。
此种背景下,人们不用睡太久,那些挂在树下的礼物就将变样,它们将不会再听到“圣诞怪杰”说“哦……这是……哎呀……中国造。”人们将很快迎来对这些品牌充满欢快谢意的圣诞节——“好啊,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