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4年9月发布的报告,电子制造已经成为汽车之外,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市场,2013年销量占比约20%,同时也是驱动机器人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中国,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2013年电子制造业新增的机器人约5200台,占机器人总销量的14%,仅次于约近50%的汽车工业。
另据工信部统计数据,电子制造业2013年产值已超9.3万亿元,几乎是汽车工业的两倍。同时2012年我国电子制造业从业人口达1000万人。据测算,电子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仅11台/万人,与先进国家同行业机器人密度相去甚远。假设参照世界平均62台/万人的水平,机器人在电子制造的潜在规模也超过5万台,前景广阔。
从宏观上看,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对生产设施现代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同时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也将促使制造商扩大产能;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率的增加,产品种类的增多,对柔性自动化的要求增加等,都将刺激机器人在电子制造应用的增长。
“据我们的调查,电子制造机器人销售数量占总量的20%左右,但是未来的增长会比在一些传统行业的增长要快,预计数量增速可以达到15%-20%。”爱普生FA营业本部经理谭渭清表示,“同时不排除一些大型的企业大规模推广机器人,从而加快不论是数量还是金额上提升,那样增长速度就更快。”
从微观上看,尽管像半导体等对生产速度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专机自动化,但是也不乏机会,像一些对精度和洁净度要求高的搬运,仍是机器人的舞台。上银在2014年就专门开发了双臂式晶圆搬运机器人,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同时包括光敏、热敏,微型及异形等元器件的插件涂胶锡焊等仍存在大量的人工作业,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贝迪自动化销售经理余冰向机器人网介绍,该公司研发的一款LED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多个工业机器人,可以进行焊接、打螺丝、灌胶等工作,实现从上料到下料的全自动化。像LED制造,芯片制造等天然精度高的作业,专机之外,机器人显然比人工更具优势。
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更大的机会显然存在于通用零部件制造、装配与检测过程中。
“整机厂整线自动化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零件制造,例如手机零部件装配还是有自动化的空间,尤其是对提升产品品质有需求的。如手机镜头模组,镜头和CCD的组装并不是在整机厂完成的,而是在供应链上完成的。零部件是未来几年电子制造业机器人市场的主要机会。”谭渭清说。
机器人已可以完成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大量工序,如搬运型作业,包括上下料,器件插接;加工型作业,如打磨,切割,去水口飞边等;装配型作业:如按键装配,屏幕压接、锡焊、涂胶等;以及检测型作业。
特别是检测,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执行完全统一的标准,能够避免人工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为情绪或者体力等因素引起的偏差,检测一致性强。同时在机器视觉的帮助下,检测的准确度也更高。
史陶比尔机器人与其和合作伙伴,瑞士自动化设备供应商SPEAG为3C厂家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检测系统DASY,这套系统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探头、史陶比尔机器人、人体模型、被测物品(如手机)、被测物固定夹具组成。检测时被测手机处于工作状态,机器人通过移动探头来扫描收集人体模型所承受的辐射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该手机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系统所收集到的数据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在该系统核心部件机器人实现的高精度、高可靠性是人力所不能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