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服务员、机器人护工等正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机器人成为我们的同事也并非遥远的事情。
面对东北再振兴的历史机遇,以及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向何方转型?辽宁上下给出了崭新的蓝图——让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打智能牌。
辽宁经济和信息化委透露,今年将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所确定的15个重点发展和8项重点工程,尤其是争取国家级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辽宁,加快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辽宁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项目,辽宁机器人产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国内都处于前列,且产品布局基本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产业规模也全国领先。目前,省内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沈阳机器人产业园、沈抚新城机器人产业基地、大连金州新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事实上,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智能制造一直在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以沈阳为例,2014年实现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40亿元,增长42%,产品占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20%,2015年增长率仍有望突破40%。
作为辽沈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代表,新松机器人这家成立只有16年的企业,虽然其营收和利润较国外知名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其市值已几乎是某老牌企业的3倍,甚至一度超过日本机器人巨头安川。
工人正在调试新松机器人
机器人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主导,也最受产业界看重。据专家介绍,我国对机器人需求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长远看还能够节约成本。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约占全球销量的1/4。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介绍,目前我国较大的机器人开发区、产业园已有3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和机器人有关的企业已达上千家。
按照国际上通常用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来衡量机器人普及水平,可以看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目前,我国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3台,日本、韩国则超过了300台。
拟设产业基金引导企业投向
在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张扬看来,当前辽宁许多民营企业(汽车制造、食品、农产品加工)等都需要以“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但大部分客户没有经济能力承担企业生产流程再造的高昂成本。
有鉴于此,他建议对辽宁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制造、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的重点企业,给予用户企业一定比例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采用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和企业转型升级。
省经信委表示,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全省筛选了426个重点支撑项目和50户试点示范企业,研究设立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以支持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今年,除产业基金引导,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外,还要加大引入外资和民资,破除准入限制、项目审批等制度性障碍,推进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和运营机制。
加快高尖人才培养储备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13.4%和7.5%,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其中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15.3%。辽宁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425个增至680个,规模以上企业共研发新产品4.25万项。
在推进辽宁省高端制造业转型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中,路径愈发清晰,就是聚焦发展需求,串联起研发、人才、服务、政策、市场、配套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相当于“大脑”,该领域国内基本依赖进口。中游是机器人本体,也就是机器人的“身体”。下游是系统集成商,目前国内95%的企业集中在这一环节。我国机器人产业迫切需要全面突破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显然,要实现这一核心技术的突破,关键在于人才。省经信委提出,2016年要加快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和高校建立产业联盟、共建技术研发机构,重点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产业核心技术。目前,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新松机器人共同合作组建了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在发展智能制造、升级工业制造上,已经把人才储备放在了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