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第一次闯进这个圈子,包括我们中关村绿色建筑创新技术联盟。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在设计、工程监理和施工企业都做过。2005年在清华大学的节能楼,我看到了一个德国的比较先进的毛细管网的产品,后来我组织研发这个产品的国产化再后来又获得了红塔投资和华熙昕宇的投资。2010年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了我们国家的第一个低碳馆,把我们国家一些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在低碳馆里以体验的方式集成。今年北京市成立了一个绿色建筑委员会,我任会长,后来我们的工作不断的发展现在成立了中关村绿色建筑创新技术联盟,我们目前整合了有近300家企业,都是中国绿色建筑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领军企业。现在我又受中国民族绿色建筑研究会的委托正在筹建民族建筑研究会的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我对投资认识几个朋友,有我的心得虽然不是这个行业,跟收藏一样,因为我也出来一本书叫《石悟人生》,玩石头有四层境界,从不会挑石头——会挑石头——心里琢磨有怎样的石头——突破玩石头本身的境界。简单的说,我认为真正选项目就是一大堆项目摆在眼前你眼前去挑选应该了解哪一个项目跟国计民生、跟国家宏观发展、有哪些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去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带着这种眼光去选项目可能是更正确的。
所以我对投资融资有七个基本观点,我是从绿色建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商业机遇。第一,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中国;第二,中国最大的投资机会再绿色建筑,我们这些天总说绿色建筑,但真正落实其实现在也才刚刚开始;第三,绿色建筑最大的机会是盘活天量的全亮房市场,前几天我跟住建部的一个领导讲,现在的全亮房不是几年去消化的乃至20年也消化不了,如何盘活全亮房,我们要靠科技创新。所以盘活全亮房市场要立足于科技创新是第四个观点。第五,科技创新的出路在于探索新型的商业模式。第六,新型的商业模式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第七,金融与绿色建筑结合,也需要投资融资的创新。
同时,关于绿色建筑我也一直倡导三个观点:第一,绿色建筑应该立足于本土化;第二,绿色建筑应去其神秘化,要惠及社会大众。现在就有这种做了一个绿色建筑就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然后卖很高的价钱,是不能够惠及大众、普及推广的,市场的量小,投资价值就少。第三,绿色建筑立足于技术创新,依托技术创新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此,脚踏实地、落地于创新是我们的关键词,所以我推荐几个值得投资的项目。前两天我们中关村绿色建筑创新技术联盟刚刚给住建部节能科技司推荐了三个非常关键、有价值的课题,第一个是太阳能结合土壤热泵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前几年我们国家过度的推广地源热泵技术,但不是因地制宜的,导致东北、内蒙、新疆大量的使用地源热泵项目的失败了,因为这些地区冬夏不平衡,一直从地下才热,导致逐年衰减,所以这些项目都“死了”,所以后来都换成烧锅炉,其实不是技术不好,是我们不去完善,把太阳能技术在夏天的时候先往里灌,修复这些系统是可以让过去这些项目“起死回生”的,那么这样的商业机会就非常大。第二个,我推荐的是地蓄能、热泵、太阳能、毛细管网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地源热泵登峰造极。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化石能源衰竭而担忧,那都是杞人忧天,当然也不是发展核能,其实我们知道在夏天公路上、机场上、跑道上的温度可以达到60-70℃,我们把这个热可以储存到地下土壤里,让土壤变成四十多度,冬天拿出来使用。冬天室外地面温度可以达到零下,我们可以把这个冷储存在地下,到了夏天拿出来当空调。其实这个技术在奥地利、荷兰已经在大面积使用了,包括荷兰的一个30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在使用。所以这些科技创新给绿色建筑的推广也带来了好的机遇,我们末端再结合一个高效的,把25℃以上的热全都采暖,把20℃以下的热都能用于制冷,这种系统都能使现在的节能技术,建筑节能登峰造极同时能提高舒适度,所以这个技术希望大家关注。第三个技术,毛细管网能量采集器捞取天文数字的工业废热“热电冷”联供,是最大的能源革命!最近我们跟首钢设计院国际工程公司在迁安钢厂做了一个为期四个月的测试,首先我国的钢产量是8亿吨/年,每一吨钢冷却需要100-160吨热水,所以我们国家每年的85℃以上的冲渣的高温废水就达到了1000多亿吨,而这个热几乎完全没有回收利用,因为反复的冲渣这个蒸汽都释放了,水中的硬度非常高,所有的金属换热器都板结了,那现在可以利用一种塑料的换热器,不腐蚀、不堵塞、寿命长来解决这个问题,一年咱们国家就有一千多亿吨的热水,即使提40℃的热一年我们就有10000亿(J)的能量可以用于采暖,可以用于生活热水可以用于低温热水发电甚至可以用热驱动制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项目。其他一些新材料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因为我们的联盟是几百家企业在低碳馆接触一些好技术,比如用土豆做的涂料甲醛是零,比如现在做的真空板真空玻璃,其实现在在中国这些好技术都不缺希望有机会分享。
刚才我介绍了这么多好项目,提高一步又否定的,真正值得投资的并不是这些好项目,而是平台,大家通过马云上市可以看到平台的价值,为此我也是为了推广我自己的技术,也是为了推广朋友的技术,我们组织了中关村绿色建筑创新技术联盟正在打造中国绿色建筑的第一平台,线上、线下、微信群,正因为联盟的工作做得比较好,所以民委又让我们筹建了民族建筑委员会的绿色建筑委员会。现在一些地毯公司也在合作,包括阳光一百现在给我七个楼盘,一共18个楼盘全亮房积压就达到了50亿,这其实都是我们的商机,我现在再给他做绿色生态智能的新生命建筑,用科技和装修,描述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未来在城市里不是有一所满意的宅子,(像金茂府恒温恒湿恒氧,这不成)而是在近郊有一座真正的家庭农场,作为家人和朋友在周末放飞心灵的天堂,以后的居住舒适健康接近田园”,这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我策划了这个商业模式之一,举个例子例如跟阳光一百的合作,毛坯房已经是现成的了,再投资再做这种绿色建筑或精装再做科技地毯的销售,也没有经验,那这一块是我们目前有十几家企业再靠自己的力量整合,先做一批样板房,做一批销售一批,回笼资金一批,现在呢我们跟他谈完全可以靠金融创新来实现,找一家金融机构把我们这十几项先进科技一次性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给开发商,那作为这些生产企业降低了经营成本降低了财务成本。变成金融机构跟开发商打交道也可以收益很低的投资利润,但是可以从我们联盟的这些企业里可以拿一个比较高的回报,合起来的效益可能是更高的而且风险更小,所以我现在推出了一个“绿色方舟”行动跟大家分享几句话:围绕一个绿色建筑的中心,打造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服务平台,第二个平台是经营平台,第三个平台是教育培训平台,我们现在在做。整合六个资源,围绕绿色建筑的我总结了六个资源,第一个是政府资源,做绿色建筑要获得政府的支持;第二个是技术资源,我们要掌握一批非常权威的专家、学者成智库,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做的非常好了;第三个我们要有企业资源,我们要把掌握这项技术的领军企业给找到;第四个资源叫金融资本,我们要跟金融相结合;第五个是跟市场资源结合。创新三个服务是1.为会员企业服务。2.为金融机构服务。3.为社会服务,为解决一些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服务。这是绿色建筑的一个出路。最终实现两个目标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我们现在不单是在我们联盟会员里推广“绿色方舟”行动,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对绿色建筑的了解融合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因为毛泽东思想有两大瑰宝:第一就是人民战争,是我们行业的人动员起来;第二就是统一战线,我们希望未来蓝天绿水呼吁 大家都关注和支持绿色建筑。以后一些新的科技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我们一直讲要落地,这个就是一个毛细管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暖气、空调,它可以跟建筑的地面、墙面或者屋顶结合,装修之后在屋内完全看不到任何空调和暖气,但屋子里是恒温状态,又不占任何空间,五十年可以免去维修维护。同时这种技术对农业也发生一种天翻地覆的革命,控制土壤和植物根的温度,让大棚的农作物更好的生长,这个项目也已经获得了农业部科技的支持。这是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门内500米的低碳馆,是我们现在的办公地点,也欢迎大家有空光临这参观指导喝茶。
最后一句话,我们通过这种绿色建筑,通过绿色建筑与金融的结合,让绿色建筑推广的更快,开始是让一部分人先舒适起来,以后让越来越多的人尽快的健康舒适起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