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地说,是建筑科技成为世界认识深圳跨越式发展的载体。以1984年国贸大厦“三天一层”造就的“深圳速度”为开端,随着特区建设步伐加快,相应的建筑科技也必须同步跟上。如果说结构建造技术是第一突破,30年,特区建设中涌现的大量新科技新产品,以及建筑新科技的推广与示范走在全国前列,都是围绕深圳城市建设的总纲使然。
深圳市建筑科学院总工程师卜增文认为这恰是在深圳,建筑科技可得以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记者:“三天一层楼”成为享誉中外的“深圳速度”的象征,曾在当时乃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特区效率的代名词。30年间,如果以建筑科技的应用为主线,您认为有哪些重要的节点必须被记入史册?如何划分特区建设过程中建筑科技的应用与发展的阶段?
卜增文:随着特区建设,建筑科技也完成了从突破结构技术到发展以节能降耗绿色为目标的转变。我想业内所认可的阶段划分有3个:上世纪80年代国贸大厦的建设应该是房地产建筑业的一座里程碑;90年代地王大厦在钢结构方面的突破使其成为地标性建筑;2001年以后,深圳逐步重视建筑节能标准和总体目标的制定。而在节能方面所取得成就,则可以看到2005年振业城建设部节能示范项目,招商地产、泰格公寓美国获得LEED认证,这些典型项目都在优化设计方案,应用节能玻璃、电梯、太阳能材料方面做出了良好表率。
记者:从住宅产业化到绿色之都到低碳城市,建筑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建筑科技的广泛应用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路径,您如何评价建筑科技在深圳转型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卜增文:深圳市是全国面积最小、发展最快的特大型城市,在全国较早地遭遇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打造低碳城市,是深圳市必然的战略选择。建筑科技诸如在建筑装饰材料废弃物循环利用、废水处理、建筑节能、自然通风、遮阳技术、节能检测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深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如今,在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中,在立法、行政、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全面推动下,如外遮阳、自然通风、雨水回用、太阳能利用、屋顶绿化、智能化系统、绿色施工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更能够获得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