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李蔚:节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大有可为

2014-07-03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记者:据了解,您是全国建筑设计行业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专家、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铁道部工程项目招标评审专家,那么

  记者:据了解,您是全国建筑设计行业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专家、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铁道部工程项目招标评审专家,那么请你谈谈优秀工程设计、绿色建筑、项目招标,各项评审是否有何标准?请你简单介绍下评审标准。

 

  李蔚:好的,下面就此分别谈谈。优秀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标准:(1)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设计系统、设计参数和设备、材料选型等选用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3)合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符合国情,充分利用资源,便于施工,安全可靠;在节能、环保、消防、智能化等方面设计先进,思想独特,具有创新性。充分满足功能要求,经实践检验,使用效果显著。(5)设计申报文件齐全,设计内容、深度和质量符合有关规定。

 

  项目招标评审的依据主要有:(1)投标书编制质量方面:投标书填报是否齐全、填报内容是否前后吻合;(2)经济标、技术标方面:分项报价构成是否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完善,与招标文件规定是否相符。(3)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总体方案是否合理,项目划分是否正确,施工流水段划分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是否正确,施工段、层划分是否合理等。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依据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首先应满足该项标准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评定为三个等级,即一星、二星、三星。

 

  该项标准中与电气专业关系密切的有:

 

  住宅建筑:(一般项)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一般项)4.6.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

 

  公共建筑:(控制项)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控制项)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优选项)5.2.19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控制项)5.5.6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要求。(一般项)5.6.8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一般项)5.6.9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记者:据了解,你曾参与行业学会主办的学术交流会上,围绕“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展开交流,请你介绍下智能建筑如何实现节能环保及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李蔚: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可见,智能建筑具有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等功能,其中节能与环保是智能建筑很重要的特征,节能与环保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大有可为。

 

  我认为,智能建筑实现节能环保,既不能以牺牲建筑功能、损害使用需求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三个原则,即:

 

  (1)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这主要包括:满足建筑物不同场所、部位对照明照度、色温、眩光、显色指数的不同要求;满足舒适性空调所需要的温度及新风量;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体育场馆、医疗建筑、酒店、餐饮娱乐场所一些必需的电气设施用电,展厅、多功能厅等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应考虑国情,计及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追求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通过比较分析,合理选用节能设备及材料,使增加的节能方面的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设计时首先找出哪些方面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电能传输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负荷,宜采用先进的智能调光技术、控制技术,使其能耗降下来。

 

  总之,我认为智能建筑节能设计应把握“满足功能、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具体说来,可重点从变压器的选择(如选用新型节能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供配电系统及线路设计(如不应出现“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电能”的现象)、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照明节能、电动机节能、节电型低压电器选用、谐波治理(这既是电气节能的需要,也是提高电能质量的需要)、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光电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机电设备监控管理系统(BAS)、变电所电能监控管理系统(PMS)、冷、热、电三联供等多个方面和角度,将电气节能技术合理应用于智能建筑中。

 

  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指在建筑物上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水能等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的可再生能源。

 

  用于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太阳能的光电利用。

 

  (2)太阳能光热利用。

 

  (3)充分利用天然光采光和自然通风。

 

  (4)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指生物质燃料和沼气技术、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5)综合利用,指在同一建筑物上根据自然环境和周边可利用再生能源情况,进行总体设计,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挥节能综合效益。

 

  在智能建筑中,为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通常可设置建筑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即将整个建筑看成一个能源体系,调控各子系统,使之在保证性能、各功能要求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运行在高效运行特性区间内;也可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与采暖、空调、照明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协调控制,实现节能运行。

 

  记者:你曾主持开发湖北省建设科技研究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研究“,请你简单介绍下这项目的情况?这项目的研究对智能建筑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李蔚:《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已正式实施。此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之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我国电力能源紧张,每年约有10—20多个省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面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因其清洁环保、永不衰竭的特点,受到了世界各国能源专家的青睐,并被业内人士称为“黄金电”。

 

  “中国缺能,我们不能辜负头顶的大好阳光!”这是有识之士的热切呼吁。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院承担了湖北省建设科技研究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研究”,其目标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系统造价,推动湖北武汉地区实施“太阳能屋顶发电计划”、促进光伏并网发电应用、实现光伏器件与建筑材料集成化即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目前,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有关成果在“武汉新火车站”、“汉口江滩节能改造”等项目中得到应用;科研论文《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建筑应用》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建筑电气》上,该论文获湖北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电气节能大赛”二等奖。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特别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对智能建筑有重要意义。光伏发电与智能建筑结合起来,具有不额外占土地、利用现有的建筑围护面积、原地发电使用电能、没有过长线路损失等优点;新建建筑时,将建筑屋顶、向阳的外墙甚至窗户材料都用光伏器件来代替,则既能作为建材又能发电,还能吸收太阳辐射,避免屋顶、外墙温度过高,降低空调能耗,可谓一举多得。而且,光伏器件代替部分建材,可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有利于光伏技术的推广应用。

 

  当光伏组件发电功率超过楼内用电负载需求时,可以通过逆变器向电网回馈电能或采用蓄电池储存电能;在负载较大时,用蓄电池通过逆变器或者由电网补充所不足的电能,这样既能节约能量又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体现了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含量,它不仅开辟了光伏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新天地,而且拉动了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及在城市的大规模应用,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记者:你曾参编多个技术规范与标准、担任多家刊物编委,其中《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得到行业广泛关注,请你简单介绍下此书可看之处或亮点?此书对行业人士有何帮助?

 

  李蔚:《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创刊于2003年,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双月刊,在中国建筑业界、全国智能建筑电气界享有盛誉。其突出亮点体现在:

 

  (1)技术力量雄厚:该刊拥有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技术专家支撑力量。现编委会成员共有33人(高级职称以上31人),其中编委22人、地区负责人(华南、华东、中南、西北、东北、西南)6人、主编和编辑人员5人,并配备专职平面设计人员。人才方面的优势使该刊的技术水平、整体效果、行业影响力超过同类刊物。

 

  (2)学术交流活跃:该刊依托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院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经常性的学术专题沙龙,召开全国性的专家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大设计院的电气总工、资深专家、行业知名企业撰稿等多种形式,对行业内的技术难点、焦点及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报道。将国内外最新的产品、领先的技术、最优秀的设计和解决方案融汇到刊物中,有利于读者开阔思路,紧跟技术发展步伐。

 

  (3)分门别类出专辑:按不同“建筑类型”、“技术专题”、“技术难点、焦点及热点”分类出专辑,如体育场馆专辑、医院建筑专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专辑,综合布线专辑、住宅智能化与节能专辑、全国年会论文专辑等等,专辑有的放矢,对读者有较好的指导性。

 

  (4)与知名设计院合作办刊:现已与中建国际设计公司、我们中信集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合办了专辑,推进了行业交流、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出版后引起全国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良好评价。

 

  记者:如今国家正推进物联网建设,曾有行业人士指出,综合布线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物联网是否将给综合布线行业带来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李蔚:把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目前用于超市扫描商品价格的RFID射频标识器等)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就可以实现对这些物品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可看作是互联网的延伸,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关于“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进入物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智能医疗、动物标识、电子钱包、智能电网等,都将慢慢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物联网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传感网将会大量传递物品的信息,其数据包虽不大,但多而广,多种复用技术(比如:频分复用)、频段的细分、编码技术、压缩技术等都将大量运用。综合布线作为独立的系统,涉及到建筑、信息通信、控制等多个领域。需要将布线系统标识与标签的技术内容加以延伸,注重光纤入户及宽带网络的建设,使之由传统向智能方向转变,实现多领域技术的融合,从而实现工程管理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因此综合布线将既是物联网的承载者,也是物联网的使用者。

 

  综合布线作为物联网的使用者,要具备产品定位、自我侦测并告知等功能;智能型接插件将会代替传统的插件;电子配线架、智能型数据模块将会引领主流。

 

  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将带来网络技术的变革,新的网络技术要求其传输媒介具有较高的可用频宽,抗干扰能力强、适应能力强。

 

  铜缆类产品由于受到电信号的各种特性影响,其可用频宽和抗干扰能力都受到制约,应用量有限。光缆类产品如G.657类型光纤,由于其特有的涂敷层保护,比其他类型的光纤更加抗折断、抗弯曲,并且与G.652兼容,因此这类光缆将会得到大规模应用。

 

 
 
关键词: 智能建筑 技术
0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