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业快速增长,建筑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建筑节能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的提出与大力推广,促进了大量建筑采用太阳能技术,本文从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政策出发,提出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相结合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探索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建筑的太阳能技术综合应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逐年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对建筑领域来说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的产物,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建设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首要目标。太阳能应用技术很好地契合了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舒适宜居等特点,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是目前太阳能技术应用较为单一,在与建筑的结合利用上缺乏技术集成及系统整合。本文以太阳能技术如何在绿色建筑领域更好的应用为切入点,提出我国太阳能技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建筑对太阳能设计的要求及期望。
1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2012年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以下简称《意见》),是迄今为止,我国发布的最有力的绿色建筑促进政策措施。《意见》明确了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原则,并为引导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建设,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转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奖励进行了系统规定。
1.财政奖励: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
2.税收优惠:财政部、税务总局要研究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
3.贷款利率优惠: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
4.土地政策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土地转让方面的政策,住建部门要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方面的政策,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绿色建筑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9月,全国已评出556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达到3815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77.6万平方米(图1、图2)。
图1 2008~2011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增长迅速
图2 全国各地绿色建筑发展迅速
2典型地产公司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也及时把握国家对建筑业的这种宏观政策方向,将企业的长期发展与全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相挂钩,有步骤、有序地开展绿色建筑相关工作,并将绿色建筑作为房地产开发的理念之一。
2.1万科绿色建筑策略
作为中国房地产标杆企业,万科的绿色建筑不仅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而是把绿色建筑的发展作为提升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将绿色建筑与产业,与公司的战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020年万科绿色规划:
1.100%项目采用工业化绿色建造方式;
2.100%项目实现75%建筑节能水平;
3.供应商能耗较2005年降低30%;
4.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1.5亿kW.h.
万科绿色建筑发展:
2.2万达广场建筑策略
万达适应公司自身的特性和需求,根据其城市综合体较多的情况,在绿色建筑中着重运行部分的绿色节能。
1.战略举措:走绿色、低碳之路,编制《万达购物中心通用节能措施》。
2.制定绿色目标:2011年及以后开业的项目均达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2011~2015年间已开业项目逐年降低运行能耗3%;
2013年取得5个项目绿色建筑一星运营标识认证;
2015年实现运营管理水平均达到绿色建筑一星运营标准。
3.技术战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运营管理。
4.核心业务发展模式:以商业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掘业务板块之间联动效应的城市综合体开发与运营管理。
万达绿色建筑发展:
3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与节能效果
3.1绿色低碳住宅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和指导方向,将住宅规划设计阶段、开发建设阶段、部品生产阶段以及运行维护阶段的低碳节能技术加以整合,对住宅建造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低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调动全产业链的科研设计单位、开发企业、施工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和最终用户(居民)等多方面合作,将相关单项技术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一套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图3)。
图3 绿色低碳住宅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3.2节能效益统计
在对建筑能耗的分析中,建筑节能技术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设计节能,包括由建筑开口、遮阳、围护结构隔热等建筑外观的节能设计,以及由平面、通风塔等形成的自然通风,并包括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减量设计;第二部分设备节能,以高效率的变频空调、全热交换器、高效率灯具、照明控制等方面的设备硬件节能组成;第三部分可再生能源节能,是太阳能、风能等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图4)。
图4 建筑节能效益统计
4我国太阳能技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4.1被动式太阳能利用重点解决的问题
1.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优化有利于太阳能的利用住区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场地与环境的优势加以充分利用,合理地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体型。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采光,住区内建筑及住区之间建筑的遮挡。
2.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南向外围护结构蓄热严寒和寒冷地区应注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冬季的热流失,可采用复合外墙系统、组合外窗系统、屋面系统等措施。
3.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南侧及西侧外遮阳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应注意夏季遮阳,特别是南侧及西侧外遮阳设施,可适当加大南侧及西侧阳台(露台)的空间尺度,既可达到遮阳效果,又有利于空间的通风和散热。
4.2太阳能热水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解决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区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
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首要问题是解决集热器、光电板等部件的建筑“构件化”,即在设计之初将太阳能技术充分论证研讨,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体现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并未纳入建筑整体系统之中,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构件”在建筑完工后强加于建筑之上,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脱节造成集热器在屋顶的零乱摆放、太阳能热水器破坏屋面防水、管线安装混计要求在设计时应考虑太阳能利用与建筑外观相结合,将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建筑构造的一部分,使其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不影响建筑外观(图5、图6)。
2.解决太阳能储热设备增加建筑公摊面积的问题
目前,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集热、储热及供热系统的不同组合形式可分为:分户集热—分户使用系统、集中集热—集中储热辅热系统(中央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分户使用几种形式。集中集热—集中储热辅热系统储热设备需占用建筑公共空间,势必增加住宅公摊面积。分户集热—分户使用与集中集热—分户使用系统,储热设备也需占用住户空间,因此需要从建筑长远的节能效果对太阳能的利用进行综合分析。
3.解决太阳能节能与房地产开发运营维护的利益关系
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同结合方式与房地产开发运营维护的利益关系密切相关(见表1)。
4.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辅热系统(电、燃气、地源热泵)合理利用由于太阳能是一种低密度、间歇性、空间分布不断变化的能源,为满足持续、稳定的使用需求,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与辅热系统(电、燃气、地源热泵)结合使用。当太阳能不足时,由辅热系统提供热能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4.3太阳能采暖与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的问题
1.建筑(住宅)公共空间太阳能光伏利用
在住宅用电中,住户生活用电需求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白天需求较少夜晚需求较多,与太阳能源的供应相反,而建筑(住宅)公共空间,如公共通道,电梯厅,楼梯间等多为长明灯,白天也需要照明用电,因此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照明解决建筑公共空间的用电需求。
2.太阳能空调和采暖技术的应用
太阳能空调技术目前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太阳能空调设备应用也尚未普及,太阳能空调技术多使用太阳能、电能双能源,以太阳能为辅助动力,结合传统空调的技术,达到光电互补的效应。
3.太阳能路灯和庭院灯的利用
通过太阳能路灯和庭院灯的利用减少室外照明对市政电网的需求,可以大幅度削减建筑的年耗电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和环保效益的目的。
4.4利用太阳能进行热压通风的问题
1.利用公共空间的住宅中间户型热压管井通风热压管井通风是利用太阳能提高通风井顶端的空气温度,使建筑内部形成不同的空气密度,并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特点,促进建筑空间的自然通风。在住宅中可利用公共空间的住宅中间户型形成热压管井通风,从而改善建筑的热舒适条件(图7、图8)。
2.利用太阳能热压通风井的厨卫防串味通风。由于目前我国住宅排气道存在不设总排风机,且采用并联多个排油烟机的运行方式,防倒灌、防串烟串味能力较低,利用太阳能热压通风井形成气流既不增加设备成本,又可有效解决厨卫的倒灌、串味问题。
5结语
近来,太阳能技术在转换模式的多样化和转换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对于与建筑的结合技术与综合利用却相对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也最终导致了目前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的脱节。建筑与太阳能这一对相互关联的要素中建筑是主体,太阳能是客体。太阳能的应用应以建筑为载体实施,并最终表现在提高建筑的室内环境舒适度、节约常规能源消耗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