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大津南新校区能源站工程项目日前举行的公开招标中,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提出的地源热泵方案在满足用能需求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一次投资、运营、人员维护等费用,最终一举中标。面对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通过热泵原理,因地制宜推广利用浅层地能,对我市的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规模较大,如何向新建筑供冷、供暖,不同方案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与污染排放不同,特别是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选择什么样的能源方式尤为重要。”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伍小亭告诉渤海早报记者,该院从10年前开始探索区域层面建筑能源利用问题,从最早参与广州大学城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区域供冷系统研究设计,到天津文化中心近百万平方米基于地源热泵的区域能源系统的设计实施,均出自该院设计团队。
北方地区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源热泵系统的能量来源于自然能源与未利用能,现场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供暖比电暖节能70%,比燃气节能48%.
“我们向地下土壤索取一部分能源,用一份电能,像车一样从土壤里运出三份热能,共产生四分热能向区域供热,这就是地源热泵的原理和价值。”伍小亭形象地介绍,天津地区冬季地下100米处的土壤原始温度约15、16摄氏度左右,借助热泵技术输入不多的能量就可以产生45、46摄氏度的供热热源,足以维持20多度的建筑室温。此外,该技术还用到了跨季节蓄热的概念,土壤作为介质,像海绵一样把夏天空调排出来的热量吸收,冬天再通过土壤释放热能,这种清洁能源就在建筑与土壤之间循环。
天津浅层地能与地热资源丰富,根据我市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今后将结合公园、湖泊、大面积景观绿地建设,建设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综合区域能源站,向周边合适的建筑供热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