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开始被关注并开发利用,到80年代后沉寂,地热资源利用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优化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地热开发再次被人们所重视。国家能源局也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折合标煤2000万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一轮高潮即将到来。
地热发电装机将翻倍增长
地热能是来自地壳深处的天然热能,具有温度相对恒定、利用效率高等特点。地热专家郑克棪教授告诉记者,国际地热能开发在1970年前后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当时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各国政府都急于寻找新能源,地热开发被重视起来。
在我国,地热发电也曾位居新能源发电的首位。上世纪70年代,国家曾经在广东丰顺、湖南宁乡等地建过7个地热发电站,但由于开发初期成本较高等原因停产。目前我国地热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为27.8兆瓦,其中大多数装机位于西藏羊八井。
郑克棪介绍说,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地下0~200米为浅层地热,200~3000米为常规地热,3000米以上为深层地热。发电所用的资源多属于常规地热。
我国是一个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的国家,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统计,一年365天,共计8760小时,地热能的利用系数是72%~76%,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能达到95%,也就是说一年可运行8322小时,设备维修时间很短。而普通火电厂的利用系数是50%多一些,风力发电是21%,太阳能发电是14%.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地源热泵专业组主任李元普表示,如果对西藏投入10亿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地热发电可以每年生产2.4亿千瓦时电,而太阳能发电每年仅生产0.18亿千瓦时电,两者相差13倍,地热的优势显而易见。
国家能源局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并建立健全地热能利用市场保障机制,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全额保障性收购地热发电量,还将积极争取财税、价格、金融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此前,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还提出,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对地热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给予电价补贴政策。
对此,郑克棪表示,这对地热领域是一个利好消息,将刺激装机数量的增长。
近几年诸如中国石化、国电龙源等单位都对地热发电领域进行了涉足,江西一家民营企业更是提出了在西藏新建32兆瓦装机的规划。根据至少2~3年的项目建设周期,今年将有多个项目动工。
地源热泵或成革命性变革
相对于地热发电选址要求较高,地源热泵技术由于利用的是浅层地热,近几年发展很快。截至2013年底,我国地源热泵利用面积已经超过了3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二。
据郑克棪介绍,地源热泵主要通过25摄氏度以下的浅层地热用来供暖或制冷。
通过压缩机,一千瓦时电可产生3.5倍的热能,效率十分明显。根据现有探明的地热资源分布,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在我国很多地区进行推广应用,甚至可以解决南方冬季的供暖问题。
越往地球中心,温度越高,地球表面的热量如果被取走,地心的热量就会逐渐补充过来,因此通过地热供暖的温度是稳定的。郑克棪解释说。
河北雄县在地热供暖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雄县地热集中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占城区集中供暖的85%,覆盖县城80%以上的居民小区;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吨,成功创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采灌结合、惠及百姓的雄县模式。
河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地热能源是一种清洁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缓解河北省传统石化能源消耗压力、治理京津冀大气雾霾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地源热泵工程应用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也大量进入市场。随着国外知名品牌的热泵公司陆续进军中国,目前国内生产厂商已经超过200家,估计设计施工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能源局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力争达到5亿平方米,按照现在每平方米200~300元的投资强度,未来两年的市场投资额可达400~600亿元。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地热概念股也颇受投资者关注。
地热开发阶梯化综合化
据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的地热开发利用会透露,到十三五末,地热有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中国将打造数十个无烟城。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表示,未来将通过开展地热能资源勘察评价、做好开发利用规划、加快推广利用,创建以地热供暖为主的无烟城和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地热能开发产业体系等方面加快地热能发展。
从长远来看,地热资源利用朝梯级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李元普表示,梯级利用是用90摄氏度以上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电,然后将余温70摄氏度的地热水经换热后用于供暖,再将50~60摄氏度的地热水用于地辐射用户供暖,最后将30摄氏度的尾水回灌地下,做到取热不取水,绿色循环利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表示,中国石化已经把地热资源开发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单独产业进行整体规划。截至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地热井170余口,供热能力2200万平方米,年替代标煤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
中石化新星公司被定位为以地热开发利用为主的清洁能源公司,是目前地热行业最大的开发企业,雄县项目即为该公司打造。记者在该公司看到,一个包括发电、供暖、养殖在内的综合利用业态成为新发展方向。根据规划,该公司2014年将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新增地热供暖能力1500万平方米。
国家地热中心副院长刘金侠告诉记者,我国对于深层地热(干热岩)的开发还刚刚起步,目前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技术突破,而且开发了一些商业项目。向深发展将是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