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了灌区计划用水、渠道防渗、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有关节水灌溉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到“九五”及“十五”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瓶颈”,粮食安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灌溉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推动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进入了数量、质量(配套)与效益(节水增效)并重的良性发展新阶段。全国节水灌溉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质量、效益上都呈跨越式发展态势。形成了骨干与田间、典型项目区试点示范与区域范围内的节水示范相结合,同时注重从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机理、节水灌溉制度、水资源合理利用、节水灌溉设备、配套农艺措施、管理措施等全方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和推广应用了一大批与节水灌溉配套的工程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并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体系与综合发展模式;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28亿亩,有效灌溉面积8.48亿亩,非耕地上灌溉面积0.8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3.20亿亩,其中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95亿亩;非耕地上约为0.25亿亩,主要为林果草节水灌溉。在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14454万亩,低压管灌9933万亩,喷灌4184万亩,微灌932万亩。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为34.8%,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5%。
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是以工程措施为主、包括农业措施、管理措施的综合技术体系。工程节水措施通常指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工程性措施,如进行渠道防渗、采用管道输水、平整土地、合理确定沟畦规格等,也可将传统地面灌溉改为喷灌、微灌。农业节水措施是指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配套应用的、使农作物节水高效优质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种植结构优化技术、抗旱节水品种筛选应用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蒸腾蒸发抑制技术、化学制剂保水技术和水肥耦合技术等。管理节水措施通常仅指灌溉管理范畴内的节水措施,如节水高效灌溉制度制定、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灌区配水技术、灌区量水技术、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等。
节水灌溉不仅要注重工程措施的应用,同时还要注重农业、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应用。不同作物有不同的需水规律,不同耕作制度要求不同灌水方式,肥料利用率低在相当程度上源于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少灌溉设备本身就属于农业机械的范畴。这些事实表明,灌溉是伴随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任何一种灌溉模式都不会脱离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节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但又面临水资源短缺制约所选择的灌溉发展模式,它从发展之初就和作物紧密结合在一起,甚至不少节水灌溉技术是以作物名称和工程类型共同命名的,例如大田作物小畦灌溉、小麦玉米两茬平播半固定喷灌、果树滴灌、棉花膜下滴灌、保护地微灌等等。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只有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出节水、增产、增收的效益。
根据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为高效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需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55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2亿亩。到2020年,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7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130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170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1.5亿亩。可见我国发展节水灌溉任重而道远。为配合我国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我网站专门组织了一批节水灌溉专家,开展对己有相关节水灌溉技术的科技成果及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并对已经实施了节水工程改造的灌溉工程面积上的工程节水技术措施、农业节水技术措施和管理节水技术措施的应用推广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筛选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区发展节水灌溉的工程、农业和管理节水技术措施,通过本网站这次举办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推广讲座》向全社会介绍和推荐,以期为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做出些许微薄的贡献。
本次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推广系列讲座共分五期,第一期:工程节水技术措施;第二期:节水灌溉配套农业技术措施;第三期:管理节水技术措施;第四期: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模式;第五期: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模式(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