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线路是供电系统与用户连接的纽带和结合点。因此10KV配电线路的供电质量 及线路损耗一直被各方所关注。对于农村10KV线路其损耗与电能质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有关科研部门、学术团体,围绕此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性 工作,在容量选取和位置选择等10KV线路的无功优化降损方面有许多阐述性论文,并有多种算法来描述,但效果差强人意。
以整条或整个站网作为 整体补偿来看,可以肯定指出的是35KV或110KV侧的高压补偿对于10KV线路线损的解决几无益处。而在10KV线路加装电容补偿装置或者经过优化后 加装电容补偿装置也只能部分解决线损问题。实际及理论上的最佳解决途径和方法是将10KV-0.4KV线路配电变压器所需无功就地平衡。很显然在这种补偿 模式下,10KV线路上所流动的无功电流只有少量的线路无功,占总无功需95%以上的用户无功和配电无功将被屏蔽在需求侧。
10千伏线路中的无功可分类为用户无功和配电无功,其分类和所占比例见下图1(供电技术P71)
因此, 10KV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对象是用户无功负荷与变压器无功负荷的补偿。
现在的低压补偿装置实际只解决了用户的无功。
变压器的无功一般通过变压器二次侧随器补偿进行。
2、新技术的内容
1、 郑州市天一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补偿控制器(装置),实际上就是全负荷率下的随器补偿和用户补偿的综合。实现了全负荷率下的随器和用户自动补偿的统一。
2、 具有在线电容容值监测功能(专利技术)
3、新技术的有益效果
理论上通过安装带有新型控制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使每条线路路整体线损少4—15%。具体计算如下
4、新产品介绍
郑州市天一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已经生产出新型补偿控制器。
本产品完全实现了<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 738-2000>中的随器补偿的不同负荷率下的自动补偿。
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组屏使用。通讯方式采用RS485串行接口,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内部含有非易失性大容量RAM用来保存数据。数据和参数显示采用宽温点阵液晶,适应地域广。
适用场所
该装置适用于10KV变压器输出端也可适用于低压线路的数据监测和无功补偿,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机组网由上位机控制和查询存储。各单元和上位机的数据通过485方式进行通讯。尤其适用于农村10千伏线路补偿减损。可以代替现有的补偿控制器。
性能参数
1、整机精度:0.5级
2、机箱防护等级:IP33
3、运行环境:
温度:- 40~80℃
湿度≤90%
海拔≤1000米
4、 电源:90~280VAC,50~60Hz。
5、 电磁兼容性:符合GB6833-86和SJ/T10541-94的要求。
6、 平均无故障时间:40000小时。
7、 通讯误码率:1.7×10-5
参量显示
参量显示包括(均为一次值)
1、 三相电压、电流;
2、 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3、 分相功率因数;
4、 电网频率;
5、 零序电流、三相总有功、总无功、三相功率因数;
6、 电容器三相电流以及容值;
7、 电容器投切状态;
8、 三相电压的3、5、7、9、11、13次谐波含量;
9、 三相电压的3、5、7、9、11、13次谐波含量;
10、电压畸变率、电流畸变率;
11、电容器投切状态。
功能特点
1、监测功能
1)实时数据
实时测量用户端的三相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总有功/无功功率、三相相位、分相功率因数、电容器电流、三相电压谐波、三相电流谐波、电压畸变率、电流畸变率、电网频率及电容投切状态等。各参量的测量结果均在相应界面显示中。
2) 存储数据
可存储十五天的各组控制器的投切次数及投入的累计时间。
3)无缝隙优化补偿功能
预置设计电容最优投入计算。减少投切次数
2、无功补偿
1)设备输出路数:9路;
2)输出电平:12V
3)监测
电容器投切状态、谐波量、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等多种电参量。
4) 控制
控制器可分组、分相控制9路电容器的投切,以基波无功功率为参考物理量,实时控制 电容器的投切,跟踪补偿电网的无功功率。
5) 统计
电容器运行时间、投切次数。
6) 手动投切功能
此功能为调试控制器提供了方便。
或远端控制投切。
7)控制模式:分为普通模式和节电模式
普通模式为根据变压器低压侧所测试的参量(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等)进行投切,该模式为传统模式。
节电模式为低压侧数据加上变压器的空载有功和无功损耗、负载下的有功无功损耗计算出高压侧的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进行投切。采用该模式可替代高压补偿装置。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是我公司产品的特色。
3、数据传输与远抄
采用485通讯方式和modebus通讯规约和上位机通讯
亦可定制远抄功能
4、参数设置
可现场设置也可上位机设置参数。可设置的参数包括:保护电压上限值、保护电压下限值、电容投入门限值、电容切除门限值、电流互感器变比、目标功率因数上限值、目标功率因数下限值、电容投切延时时间、电流保护上限值、电压畸变率上限等
5、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