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中国大都市暖通未来如何发展

2014-08-08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大城市没有遇到过大挫折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采访包士方,初次见面是在2010年,包老年近七旬依旧神采奕奕。事隔3年再次见到,还如往日温和、健
大城市没有遇到过大挫折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采访包士方,初次见面是在2010年,包老年近七旬依旧神采奕奕。事隔3年再次见到,还如往日温和、健谈、睿智。廉颇年过70尚在长平为帅,虽勇武有余,但坚守不出取短攻长略显智谋不足。包士方则不同,将近半个世纪的暖通领导设计经验将他的人生深深地镌刻下中国暖通的印记。这不是一介勇武可比,更不是赵括一檄白卷的空谈。

  在杭州见到包士方,我们便谈谈这个当今中国已经发展到寸土寸金的城市,以它为缩影,投射一下目前中国的大都市里暖通发展的现状。

  回答这样的问题包士方很在行,毕竟他就“身在此山中”,早年也曾亲自设计过许多国外的城市建筑项目。所以,说起中国大都市的暖通发展进程,他说:“应该算没遇到过大的阻力和挫折。”

  其实看暖通的发展情况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数字。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1950—1980年这30年间,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978—1984年,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年均提高0.85个百分点。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段,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小城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已从沿海向内地全面展开。

  从数字中可以明确地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快,地产建筑业的繁荣给了暖通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包士方也证明,在20世纪60年代以及70年代初,即使杭州这样的省会城市也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经济因素,中央空调项目只能集中于地标性或者高档建筑中。然而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酒店宾馆服务业、商用写字楼等元素在当时的第一批大城市中逐渐升温,约克、开利等国际大型中央空调企业也是在那个时间段开始进驻当地市场。包士方说:“从80年代初期开始,暖通设计中就已经引入了大型冷水机组的概念,到了80年代末期,螺杆机、离心机的项目开始在大城市的大型项目中普及,而多联机产品则要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量的使用,我们的暖通设计行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盛起来。”

  由此可见,中国大城市暖通行业的发展基本跟上了国家经济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又可以说,作为城市化、重点化发展的必要环节,过去中央空调在中国大型以及特大型城市中的一路顺风顺水是必然的。

  越放缓越显吃力

  放缓是近2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虽然唱响这个主旋律并非主观,但从客观上来说我们必须考虑是要“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从与暖通行业关系最为紧密的地产行业的数据来看,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8月18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尽管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与上月基本持平,但以京、沪、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强劲,新建商品住宅中,北京涨幅最高,上涨18.3%,广州上涨17.4%,深圳上涨17%,上海上涨16.5%,另外,厦门、南京、郑州、南充、福州、沈阳等城市的同比上涨幅度也均超过10%。地产行业似乎在复苏,然而国民整体收入水平的羸弱和消费力水平的持续低下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包士方认为,中央空调行业在目前的大型城市已经明显进入了发展的缓冲期,虽然从设计院所接到的项目数量以及单从地产行业反应的数据来看这种放缓并不明显,但各家中央空调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都不容乐观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点正如“注意极限效应”,当行业普遍认为经济形势不好、或发展因竞争阻力遇到瓶颈时,就容易让这种负面作用成倍扩大,换言之这种缓速的发展时间越久企业就越觉得难熬。

  包士方说:“中央空调的市场潜力和发展价值我认为由2个方面决定,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概念普及。近10年的发展之所以行业内称之为中央空调发展的黄金10年,最关键的发展也正是在这2点上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其实这个问题解释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拿过去和现在做一个对比结果就很明显。包士方给我们举了2个例子,其中一个提到了当下发展正旺的家装市场。以杭州市场为例,作为目前中国经济的一线发达城市,相比较于中小城市虽然发展上升空间有所不足,但庞大的物质体系和生活基础,让多联机等适用于家装的中央空调机型近2年在杭州市场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单从零售的大幅增长就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对于中央空调的需求和认知已经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是小城市目前难以企及的。其次谈到价格,除去从90年代初到目前的收入增长以外,各家空调企业的价格方针也逐渐适应着中国中央空调行业从起飞到目前平稳缓速发展的势头。以大金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价格要比现在整整贵了2~3倍,降价对于某些空调企业来说,已经成为现在适应市场的一种手段,而利润的稀释无疑给了企业更大的压力。

  调整下的暗流和机遇

  “如果说1995年以前国家经济和中央空调行业的发展节奏是从调整慢慢转向发展,那么1995年到现在则是调控逐渐减少,发展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这近20年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现在或许又到了一个缓速调整大浪淘沙的节点。”

  如果横向去比较一些其他也曾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高速爆发式发展的产业,不难看出一些其中的规律。就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曾经的盛极一时到后来的产能过剩、金融风暴洗礼、痛定思痛、收购融资、优胜劣汰,我们看见一个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品牌被并购被吸纳,甚至需要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国家插手。看见这些,我们国内的中央空调行业又将会如何呢?

  包士方说,如果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待现在的问题,他觉得大部分品牌中无论谁占据市场的主动权对于中央空调本身在中国的发展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变革。但是品牌之间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个差距并不是单向的,结合到市场经济中就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

  其一就是品牌的战略走向。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将目光转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但这不代表他们会放弃或者减少一线大城市的业务力度。可以说,一线大都市依旧是各家品牌争夺市场份额的焦点。二三级城市或许会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但在二三线城市发展成规模以前,绝对不会成为大型商用空调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如同苏北市场近年的大幅增长绝不会影响到部分高端品牌对南京、苏州市场的投入一样。所以,在大城市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品牌工程,将品牌影响力向周边进行辐射才是目前商用空调企业稳扎稳打的办法,包士方这么认为。

  另一个层面上,之前便谈到了商用空调产品价格的压缩,这股价格波动的暗流却恰恰给了国产企业更大的施展空间。

  包士方对目前存在于中国市场上的中央空调产品进行了技术上的分析,他认为:“中央空调从国外发展到引入国内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无论从安装还是自我研发上都已经不存在大的技术壁垒,部分产品可以说在技术层面上不存在大的差别,所以盲目地迷信外资品牌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外资品牌一直高高在上的价格圈定了他们的受众群体,虽然目前部分外资品牌的价格已经有所松动,甚至降价幅度不小,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销量,但是国产本土企业的价格及渠道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之前所提及的二三级城市市场也大多被国产企业牢牢把控,通过在二三级城市的根植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企业目前迎风的压力,而这点确实是外资品牌难以企及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靠价格优势来取得市场”,包士方站在一个拥有近50年设计经历的老资历暖通设计师的角度说,“国产品牌目前亟待解决问题是——质量和创新 。”

  目前中国几大发达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外资品牌依旧强势,占据很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关键一是在于其经济足够发达,价格因素动摇其购买观念的程度较轻,二是部分国产品牌的确存在着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使得市场认知度不高。“既然技术上并不存在大的差异,那么质量问题就应该是每个厂家值得深思的话题,究竟是什么让国产品牌质量层次不齐,解决了这个,或许国产品牌又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未来大城市里中央空调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肯定是白热化的,综合实力强则强,外资品牌有高端定位做包装,国产企业可以依靠本土的多方优势加速发展,但是终归不应该太快,欲速则不达。”包士方如是说。
 
关键词: 发展 如何 未来
0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