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风流边界层及其特性看破坏的宏观原因
我们知道,流体在流过平板时靠近平板表面有一个流体边界层,同样的在低海拔范围内,地球表面流动的大气也有类似的效果。这部分低海拔大气层就称 为“边界层”。在边界层中,流体的速度随边界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在地球边界层中,风速也随离地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类自然现象简称为“风切 变”。值得指出的是,在下文所提到的大多数风力活动均指在地球边界层当中的活动,那么丘陵与山脉等就成这边界层的表面“粗糙度”了。地球边界层的特性对认 识风机所遇到的湍流现象是很有帮助的。
相比于风力的旬周期和日周期变化,那么风的湍流则指的是风在相对短的时间中其速度的波动变化,通常这种时间是以分、秒甚至更短来计的。在热带气 旋情况下,应该说这种变化的时间周期小于10 秒。也就是说在台风中风湍流的变化频率是很高的。因此,它对风机叶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2003 年台风“杜鹃”中所损坏的一些叶片便证明了这一点。
风的湍流主要起因于地球表面“粗糙度”及其“摩擦阻力”。湍流过程固然复杂,人们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确定的方程去描述它,但是它们还是遵循一些物理定理的,比如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对湍流描述的一个最基本方式是:湍流强度。它是由风速变化的标准方差与其平均风速相除来表示的。湍流强度明显地取决于如上所述的地球表面边界层的“粗糙 度”以及海拔高度等。所处的区域越“粗糙”,那么湍流强度就越高,所以说湍流强度高的地方,其风速就相对低一些,这是受动量和能量守恒所制约的。这种情形 下湍流区域有较大的气流混合与动量转换活动。
有了上述的分析,我们便会对风机所处地球边界层内的风流环境特性在遭遇台风时有个基本的判断,这也是红海湾风场风机叶片受损的外部环境因素(外因)分析。
2 风机叶片部件组成逻辑图:
部件构成图为我们的失效性分析勾画了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流程,它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认识蕴藏于此结构的失效原因,无论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如上图所示,影响叶片整体强度以及振动的因素有很多,从主梁到表面蒙皮(即翼壳)的材质甚至到粘接材料和制造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