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2014-08-01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目 录1.总则2.热负荷与机炉选择3.建厂条件4.工艺设计5.热力网6.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附件1.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附件2.小型
目 录
1.总则
2.热负荷与机炉选择
3.建厂条件
4.工艺设计
5.热力网
6.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附件1.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
附件2.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
附件3.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
附件4.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
为了加强和完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突出小型热电项目“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特点和提高效益,原国家计委节能局曾于一九八六年编制了《小型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要求》等文件,并印发全国试行。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国务院生产办公室节约和综合利用局、能源部节约能源司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又组织专家对《技术要求》作了修改和补充,制定了《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现印发你们,请各单位按此执行,并将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及时反映给我们。
  1、 总 则
  1.1  为使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充分体现小型、地方、节能的特点,符合节约能源、以热定电、集中供热、改善环境污染状况的原则,贯彻选择最优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2  本规定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2MW及以下供热机组的区域性热电厂和自备热电站。中低压凝汽式电厂改造为热电厂的工程,可参照本规定。
  1.3  城市供热规划是编制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之一。在上报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将经上级批准的城市供热规划一并报送。
  1.4  区域性热电厂的供热范围要适中合理。蒸汽网的供热半径为径内只能建一个热电厂。不得在已建成的或计划建设的区域热电厂的范围内,再建自备热电站或锅炉房(调峰锅炉房及少量高参数锅炉房除外)。
  1.5  项目实施时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优先利用老凝汽式电厂的供热潜力和改造成为热电厂、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建成的供热网络。
  1.6  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予以明确。
  小型节能热电厂(站)的最终规模宜控制在四机六炉的水平。
  1.7  当热负荷较大,热电厂(站)兼供工业与非采暖用热时,对供热范围、供热介质、供热参数、供热方式等应结合机组选型、热力网设计进行综合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居民采暖供热应优先选择热负荷密度较大的地区。
  1.8  为确保热电厂(站)有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经济效益,设计时热负荷为主时取较低值,以供工业用汽为主时取较高值。
  在供热范围内,应保留一部分容量较大、炉龄较短、热效率较高的燃煤锅炉作为备用炉和尖峰锅炉,并落实其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1.9  小型节能热电厂的设计不应套用大电厂的模式,在确保热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条件下,系统宜简化、布置应紧凑。生活福利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应尽可能利用社会上的现有设施。
  1.10  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应是有一定技术力量的设计部门或工程、经济咨询部门,并有从事该项专业设计全过程的经验。
  1.11 项目应充分体现出节能效益,凡新建机组(不包括利用工业余热发电的机组)应达到以下指标:
  供电标准煤耗率≤0.36Kg/Kw.h;
  供热标准煤耗率≤44Kg/g\GJ;
  年节约标准煤量为1.3t/KW以上。
  年节约吨标准煤净投资为500元/吨以下。
  对于燃烧煤矸石,洗中煤及利用其它废热废能的工程,其上述相应指标宜乘以1.1的系数。
  1.12 项目的建设周期为土建开工至机炉投产并网发电向用户供热的时间。新建工程的建设周期宜控制在下表所列的时间内: 单位:月台
  2、 热负荷与机炉选择
  2.1  建设单位及其主管单位、热用户、设计单位应高度重视热负荷的调查与核实工作,建设单位应尽可能提供可靠的热负荷数据,热电厂(站)的设计单位应对热负荷的核实工作负责。
  2.2  热负荷的调查应根据全年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按采暖期、非采暖期分别统计出最大、最小、平均的热负荷数值。
  2.3 建设单位及主管单位应组织生产热用户如实填报下列材料:
  主要产品产量及单位能耗、生产班制,检修起止日期;用汽压力、温度;
  用汽性质;每月的用汽量、耗煤量:采暖期、非采暖期生产日的瞬时最大用汽量和最小用汽量;回水量、水质及利用情况;自备锅炉的容量、台数、参数、炉型及热效率;年燃原煤量,煤的低位发热量。上述用汽量统计中若包含采暖或空调热负荷需注明。有瞬时记录仪表的主要热用户,应提供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典型日的热负荷变化曲线。另外还应说明企业近期及远期的生产发展及热负荷增长变化情况。
  2.4  新增的生产工艺性热负荷根据已批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设件中的有关数据统计。热电厂(站)可研报告中应附录该项目的批准文件。
  2.5  采暖热负荷、空调、通风和热水负荷的热指标应按照CJJ部门的协助之下,分别统计各建筑物的类别、现状和近期的采暖面积。
  2.6  设计人员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热负荷统计资料,在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主要热用户进行逐个调查,向现场有关人员逐项核实该热用户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尽可能准确地求得热用户的用汽量与参数,以及自备锅炉的年平均运行热效率。
  2.7  设计人员应把经过调查核实到得到的热用户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用汽量以及用汽参数,考虑热网损失后折算成热电厂出口的供热量,单位为GJ/h,热网损失值宜取5%。采暖热负荷的热网损失已考虑在热指标里,故不应再折算。
  2.8  热电厂(站)需要供出的最大热负荷应考虑同时率,同时率大的取小值。采暖热负荷不应考虑同时率、对于采用热用户负荷曲线实际叠加的,可不考虑同时率。
  2.9 采暖负荷在采暖期内的持续热负荷曲线可根据设计采暖负荷数值和室外温度延时曲线绘出,相应考虑了同时率后的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热负荷的叠加值即为设计热负荷。据此绘制出年持续热负荷曲线,作为进行装机方案比较、绘制供热设备工况图的基准。
  2.10  为了提高热电站的经济效益,应尽量选择较高参数和较大容量的机组。但考虑供热的安全可靠性,尽量避免安装单炉进行供热。
  2.11  新建工程的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应选用次高压参数。
  2.12  供热汽轮机的选型可按以下情况确定:
  2.12.1 热负荷稳定的热电厂可以全部选背压机组成或抽气背压机组。
  2.12.2 当热负荷不太稳定时,可装一台抽汽冷凝式机组作为调节。
  2.12.3 对于利用原有锅炉房发电或改建锅炉房为小热电的工程,一般应装背压机组或抽汽背压机组。
  2.13  锅炉炉型的选择应结合热负荷变化情况、煤种、煤质、灰渣综合利用的落实程度及环保要求等综合考虑。
  2.14  热电厂(站)内的锅炉,应尽量选择同一型式、同一参数,以便于运行检修。
  2.15  选择锅炉容量和台数时,应核算在最小热负荷工况下,汽机的进汽量不得低于锅炉最小稳定燃烧负荷,以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台数和容量的确定,按下列要求选择:当一台容量最大的锅炉停用时,其余锅炉(应包括热用户中已确定作为备用的锅炉)应承担:
  2.15.1 热力用户连续生产所需的生产用汽量。
  当在现有发电厂扩建供热机组,且主蒸汽及给水管道采用母管制系统时,锅炉容量的选择应连同原有部分全面考虑。
  2.16 机炉配置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与计算分析,推荐出最佳方案。在计算机组的运行经济指标时,应根据年持续热负荷曲线,分配机组的运行工况,进行采暖期最大、平均、非采暖期平均、最小典型供热工况下的汽水平衡计算,求出各项热经济指标。
  3、 建厂条件
  3.1  对新建工程的厂址选择,应依据供热规划,以及场地条件、燃料供应及运输条件、供水条件、工程地质、电力出线及并网条件、环保条件、热力网走向及供热范围、除灰条件等通过多方案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2  燃料来源及运输方式必须落实可靠。应取得燃料供应部门、煤矿及运输部门的同意文件。确定煤种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当地煤和附近的劣质煤。
  3.3  当具有两种以上运输条件时(铁路、公路、水路),应结合热电厂(站)本期及最终规模、生产成本、基建投资、环保及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后确定。
  3.4  热电厂(站)的供水水源必须可靠。当地表和地下水源可靠性基本相同时,应结合投资、运行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后确定。
  采用地表水时,应对其水源、水质、补给条件,取水方式和条件、枯水期和洪水期对热电厂(站)运行的影响等方面理出论述,并取得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实施的文件。
  采用地下水时,应附有专业部门提供的水文地质报告。对水层、补给条件、储量、采量、水质、枯水期对热电厂(站)用水的可靠程度及对附近其它水用户用水的影响等方面提出论述,并取得有关主管单位同意的文件。
  3.5  热电厂(站)的灰渣应综合利用,灰渣综合利用设施应与热电厂(站)的建设同步进行。
  当灰渣综合利用不落实时,贮灰场的储量应按最终规模规划,按存放当灰渣综合利用落实可靠时,不应再设贮灰场但需设置事故或周转灰场。其存量不宜超过热电站6个月的最大排灰渣量。
  灰场位置及占地应取得当地主管部门的同意。
  贮灰场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条件,热电厂(站)的除灰系统、输送方式、投资、工程地质、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
  3.6  热电厂(站)的厂址占地应按规划容量确定、按实施进度分期征用。厂址应尽量不占良田,尽可能减少搬迁工程量,要注意节约用地,热电厂(站)围墙内的占地面积宜控制如下数值:
  新建2×12MW机组≤6×10000平方米;
  新建2×6MW机组≤4.5×10000平方米;
  新建2×3MW机组≤3×10000平方米。
  3.7  厂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参照原电力部《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勘测规范》中有关“选厂勘测”的内容。
  厂址不应选在下列地区:
  3.7.1 滑坡或岩溶发育的不良地质地区。
  3.7.2 断裂带以及地震时发生滑坡,山崩和地陷等地段。
  3.7.3 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上。
  3.7.4 需要大量拆迁建筑的地区。
  3.7.5 文化遗址的风景游览区。
  3.8  当厂址地处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附近存有构造断裂时,应对厂址进行稳定性研究,提出有关对策和处理意见。
  3.9  确定热电厂(站)厂址时尚应考虑和满足以下条件:
  3.9.1 附近有无电台、电视台、地震台、军用通讯设施、危险物品仓库等。一般应按其行业要求保证其安全间距。
  3.9.2 附近有无对热电厂(站)烟囱及高度的要求。
  3.9.3 热电厂的防洪标准应和当地标准一致。
  3.9.4 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3.9.5 厂址宜选择地处城市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3.10  确定厂址时,应根据热电厂(站)最终规模时电力出线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式,规划好出线走廊。
  3.11  选择厂址时,应考虑施工安装场地。其位置宜在主厂房的扩建方向。
  3.12  工厂企业在厂区内建设自备热电站时,与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的距离,应满足防火、及行业规范的要求。
  4.  工艺设计
  4.1  工艺设计必须保证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采用成熟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应选用节能型产品。
  4.2  厂区各主要车间布置应注意热网管道引出方向、电力出线联结、热电厂(站)扩建以及厂内交通运输等的相互配合。扩建端不宜布置建(构)筑物。
  4.3  主厂房跨度一般选用:汽机房跨度 单位:m锅炉房跨度 单位:m
  4.4  除灰系统应满足综合利用要求。炉排炉、沸腾炉及循环流化床炉都不应出红渣,宜设置冷渣器或采用其它排渣措施。每小时排灰渣量在2吨及以上时,宜采用机械除灰或水力冲灰。水力冲灰水应考虑回收重复使用。
  4.5  热力系统中,除氧器与高压加热器共用同一加热汽源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考虑采用0.39Mpa除氧器,不设高压加热器。
  4.6  当冬夏季或周期性的峰谷热负荷经常存在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在多台给水泵中设置1至2台汽动给水泵,其排汽用于除氧器加热或低压回热系统。特殊情况下,也可暂停高压加热器,以其加热汽向外供热。
  4.7  凝汽式机组改低真空供热时,凝汽器入口水温度不宜超过55℃,最高出口水温度不宜超过75℃,为提高供水温度可在凝汽器出口设尖峰加热器。
  4.8  热电厂(站)设计有抽汽式供热机组时一般先装抽汽式供热机组。二次循环水的循环水泵布置在主厂房内,不另设泵房。
  4.9  热电厂(站)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应根据原水水质,按标准确定。当选用次高压参数时,应采用除盐系统。
  为节约能源,应尽可能回收凝结水。
  4.10  热网补充水应利用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排水。补水量较大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锅炉补水与热网补水是否分别处理。
  4.11  热电厂(站)用水,在可能条件下与附近工厂统一考虑,在水质好的前提下,也可用附近工厂排出的工业水,二次利用。
  4.12  小型热电厂(站)宜采用就地控制室方式控制。
  4.13  热电厂(站)工艺设计要满足当地工业卫生、劳保安全、消防、环保要求。
  4.14  工厂锅炉房改造为热电联产时,应优先采用原有锅炉房,如原有锅炉房和锅炉可用,则新建汽机房和控制室应尽量靠近原有锅炉房或利用原建筑。如需移地新建时,则新建热电站的厂房应考虑与锅炉房的上煤、煤场、除灰、供水和热网等相协调,尽量利用原有设施,以降低工程造价,减小占地。
  4.15  工艺设计的各部分应执行新修订的《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5、 热力网
  5.1  热力网设计热负荷,应是与之连接热电厂(站)供出的热负荷。对于增长缓慢的发展热负荷,可分期实施,以减少初期投资。
  5.2  热力网供热系统、供热介质、供热参数、运行方式、是由热源、热力网、热用户三方的条件、特性、要求所决定,因此应由三方共同协商,由热力网设计者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3  蒸汽热负荷较大,且最大及最小负荷相差悬殊时,宜以两根管道供热,每根管道的通过能力可按60%总负荷考虑。
  5.4  对于热水管网,供热初期供水温度不宜过高,当外部热负荷增长时,可提高供水温度,扩大供热能力。其供回水温差,直接连接时不小于20℃,间接连接时不小于35℃。
  5.5  热力网与用户连接,对于小型热水网,在地形及建筑物高度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直接连接;对于大型热水网,可采用间接连接。
  5.6  热水网的调节,对于单一的采暖负荷,应根据室外温度进行中央质调节或采用质和量的综合调节。当热水网具有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负荷时,应按采暖负荷行进中央调节,并保证不同热水负荷水温的需要,同时根据各种热负荷的用热要求在用户处进行局部量调整。
  在装有厂外调峰锅炉的热水网中,应根据拟定的热电厂(站)与调峰锅炉联合运行方式确定干线的设计流量。有条件的工程可以上微机、调速泵。
  5.7  小区热力站,尽可能利用原有锅炉房,并利用原有厂区,生产区的管网。小区热力站供热面积不宜过小,以节省投资。
  5.8  供热管网走向与敷设方式,应根据用户用热参数及网络优化综合确定,敷设方式在取得有关方面协议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架空敷设、低支架敷设,如果当地有地下人防工程,可利用人防通道。
  直埋无沟敷设在掌握国内生产的保温材料性能、保温结构及施工、运行经验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地下水位、冻土深度、土壤耐压力、土壤结构等情况确定,确保供热的安全,并注意其经济合理性。
  5.9  热力网须根据设计负荷进行水力计算和热工计算,蒸汽管网按最小负荷进行核算,以满足用户要求,并列出计算结果表;对热水管网应绘水力工况图,热力网实施可根据热源供热能力及装机计划分期施工,且与热源同步进行,但设计必须考虑扩建的可能。
  5.10  热力网保温材料,应是导热系数低、容重小强度好且无腐蚀的易于成型而无损人体健康的材料。
  5.11  应尽量回收凝结水,以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5.12  投资在700万元及以上的热力网工程,应另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6.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6.1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投资估算包括从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建成投产的全部基建费用。一般包括:
  热电厂(站)工程(含厂区围墙内热力网工程);
  接入电网工程;
  热力网工程。
  6.2  电力工程(指热电厂及接入电网工程)投资估算,应依据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颁发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予算编制办法》,取费参照能源部颁发的《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予算费用构及成计算标准》以及中央和地方颁发的有关投资估算的现行文件等进行编制。
  6.3  结合小型节能热电工程具有的“地方”和“小型”的特点,编制投资估算(包括概算)时,依据本规定对《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予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中的部分项目费用,进行下列调整。
  6.3.1 建、安工程费
  6.3.1.1 当不选用高温高压供热机组时,“特殊工程技术培训费”不予计列。
  6.3.1.2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施工期短,施工方式采取本地区招标,施工队伍来自省、市、区级国营和集体企业与大、中型火力发电工程施工方式有较大区别。因此,下列建、安工程取费项目及其费率,按本规定计列。
  1 施工队伍调遣费费率。%
  2 雨季施工增加费费率 %
  3 夜间施工增加费费率: %
  4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费率 %
  5 劳动保险基金费费率取 2%
  6 临时设施费费率 %
  6.3.2  设备购置费
  6.3.2.1 不计列用于大型发电机组的“特殊施工机械购置费”。
  6.3.2.2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设备原价小于大中型发电机组,下列费用的费率和计算标准,按本规定计列。
  1 备品备件购置费费率取 1%
  2 工器具及生产家俱购置费计算标准:工器具及生产家俱购置费=新增人员数×320元/人
  3 车辆购置费:指生产单位为生活和管理所需要配备的车辆购置费。
  计算标准:按下表的车辆名称、规格、数量和现行出厂价加运杂费、车辆附加费计算。
  注:1.4~5t载重车:2×6MW选3辆,2×3MW及以下选2辆。
  2、扩建高一级机组时,按高一级扩建定额计列。
  3、生产用车辆,如水处理用酸、碱糟车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列在相关系统设置购置费中。
  4、如需调整车辆购置的品种及数量时,编制人员应在说明书中说明理由,费用宜控制在所确定的投资指标范围内。
  6.3.3 其他费用
  6.3.3.1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项目归属地方,施工应采取招标,“电力施工企业基地建设贴费”不予计列。
  6.3.3.2 “前期工作统筹费”改按“前期工作费”计列,计算标准按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及现行有关规定。
  6.3.3.3 建设单位管理费费率取2%
  6.3.3.4 生产职工培训及提前进厂费计算标准:
  生产职工培训费=新增人员数×60%×2000元/人 生产职工提前进厂费=新增人员数×1000元/人
  6.3.3.5 办公及生活家俱购置费计算标准:办公及生活家俱购置费=新增人员数×370元/人
  6.3.3.6 联合试运转费:施工单位参加联合试运转费费率暂按3.5%;调试费费率暂按4.5%计取。
  联合试运转小时取值一般为96小时。
  6.3.4 铺底流动资金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0)15号文的精神,对新、扩建热电工程投产所需的30%铺底流动资金应予落实,上述资金空缺时,应将铺底流动资金列入投资估算。
  铺底流动资金计算标准:铺底流动资金=30天燃料费×1.05×30%
  6.3.5 予备费
  由基本予备费和材料价差组成。材料价差指为购买市场价格的材料与予算价间所发生的价差。
  6.4  热电厂(站)投资估算项目划分应依据能源部颁发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予算项目及费用性质划分办法》。投资估算编制深度到单位工程。
  6.5  热力网工程投资估算一般应依据下列文件进行编制。
  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四册煤气热力工程》。取费依据地方市政工程;
  项目所在地基建管理部门颁发的热力网工程概算定额及市政工程取费;
  其他费用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他费用定额”。
  6.6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依据本规定附件四《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进行经济评价。
  6.7  小型节能热电工程只进行财务评价,判断建设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评述热电联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8  财务评价以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贷款偿还年限为主要评价指标。当建设项目的内部收益率FIRR≥ic=10%,投资回收期≤7年、节能贷款偿还年限≤7年(包括建设期),全部贷款偿还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时,应认为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6.9  热电厂(站)售热价格的拟订,应以保证按规定期限偿清贷款本息和对国家、对用户(地方)、对热电厂(站)三方互利为原则。
  热价和电价应征得地方物价管理部门和电力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取得同意文件。
  6.10  经济评价人员应重视资金来源,认真落实除节能贷款以外属地方自筹的各项资金来源及其贷款条件。将自筹资金落实文件作为可行性研究的附件,一并送审。
附件一: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
前 言
1 概述
2 热负荷
3 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
4 建设条件
5 工程设想
6 环境保护
7 消防、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8 生产组织和定员
9 工程实施条件和进度
10 热力网
11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2 结论
图纸目录
文件目录
前 言
  1、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多方案的分析、论证与比较。推荐出最佳建厂方案,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2、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系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85)水电电规设字第71号文件“水电厂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的原则,并结合小型热电厂的特点制定的。
  3、本文件适用于供热机组单机容量为12MW及以下的区域热电厂和自备热电站。中低压凝汽式电厂改造可参照本文件。
  对于单机容量为1.5MW及以下的工程。可依据本规定适当简化。
  主要是论证建设锅炉房、安装相应发电设备以满足热负荷并将多余电力送出的可能性合理性。
  1、 概述
  1.1  设计依据及范围
  说明本项目的编制依据(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名称、上级对项目建设书的审查意见及筹建设单位的委托书等)。
  说明本工程的范围:厂内、厂外工程包括哪些,不包括哪些。
  1.2  城市概况
  介绍当地概况、地理位置、城市性质、交通、人口、工农业生产、燃料、水源、电力供应,供热现状,供热规划的主要情况。
  介绍本工程在当地供热规划中的位置、作用、供热范围与其他热源的关系等。
  介绍本工程当地环境的基本现状。
  若为扩建或老电厂改供热项目时,亦应介绍老厂概况及生产工艺情况。
  1.3  建设必要性
  从热负荷发展,电力负荷增加和环境改善等方面论述本工程建设必要性。
  1.4  本期建设规模及规划的最终规模。
  说明本期推荐方案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型号。
  说明规划的最终规模。
  1.5  主要技术原则
  应体现节煤压油、改善环境、减少占地、集中供热、以热定电综合利用、降低造价等。
  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所采取的措施。
  2、 热负荷
  2.1  供热现状
  2.1.1 主要论述本地区及本期工程供热范围内现供热方式、热源分布及热源概况、热网概况。
  2.1.2 应分别说明。
  2.1.2.1 现供采暖面积、供热量、供热参数、热指标、调峰及备用炉。
  2.1.2.2 现供工业热负荷、供热量、供热参数、回水情况、调峰及备用炉。
  2.1.2.3 现供生活热水负荷、供热量、供热参数。
  2.1.2.4 本地区现有锅炉总数。总t/h数、烟囱数量、年用煤量,并分出工业与采暖及民用炉总数及总t/h
  2.1.2.5 列出本期工程供热范围内各工业用户现有锅炉明细表。内容为:用户名称、锅炉型号、台数、额定蒸发量、安装年月、目前状况等。
  2.1.2.6 本期供热范围内采暖锅炉及区域联片锅炉房的情况(内容参见2.1.2.5)
  2.1.2.7 现供热对“三废”的治理情况及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1.2.8 有无生活热水供应和制冷热负荷。
  2.2 热负荷
  2.2.1 工业热负荷
  2.2.1.1 列出用户或建设单位提供的现状和近期本工程投产热负荷表。负荷表的内容主要为:
  用户名称、生产班制、用汽参数、用热方式、采暖期及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用汽量(t/h)。对近期新增的用户或近期用热量有明显增加的用户应说明增加原因。并附省、市主管部门批准计划任务书的立项文件。
  2.2.1.2 对上述热负荷逐户进行核实,对用量较大的用户应详细说明其核实过程和方法,核实时应逐户进行热电厂(站)与用户热差值的折算。
  2.2.1.3 列出经过核实、折算的现状及近期热负荷表、内容同上。
  2.2.1.4 绘制出工业热负荷典型日及年持续曲线。(若有空调制冷热负荷时,一律按工业热负荷对待。)
  2.2.2  采暖热负荷
  2.2.2.1 列出当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平均温度,采暖延续时间。
  2.2.2.2 按现状、近期、远期三个阶段,分小区列出民用、公用、工业的采暖面积(分出平房与楼房)。
  2.2.2.3 按有关规范选取热指标。计算出最大及平均采暖热负荷等。
  2.2.2.4 绘制热负荷与水温曲线,计算出最大及平均热负荷利用小时数。
  2.2.3  生活热水负荷说明其数量、用热数及方式。
  2.2.4  绘制生产、采暖和生活热水总的年持续热负荷曲线,计算最大热负荷利用小时数。
  2.3  设计热负荷
  2.3.1 说明供热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及原则。
  2.3.2 根据供热范围及对热负荷的修正,求出设计热负荷,确定工业与采暖及热水负荷的供热参数。说明热用户生产工艺,主要用介质温度还是压力。
  2.3.3 论述供热凝结回水的情况(水质、回收率、回收方法等)
  2.3.4 考虑热网损失和工业企业用汽同时使用系数后,经核实确定设计热负荷。
  热负荷采暖期 最大 最小 平均 单位:t/hGJ/hW(GcaL/h)
  非采暖期最大 最小 平均
  空调制冷最大 最小 平均
  热负荷 最大 最小 平均
  热负荷 最大 最小 平均
  热负荷 最大 最小 平均
  厂(站)总设计热负荷
  采暖期 最大 最小 平均
  非采暖期最大 最小 平均
  3、 机组选型及供热方案
  3.1 凡扩建或小火电改热电时,应首先论证老厂供热能力或改供热的可能性及方案。
  3.2 装机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述在不同热负荷时各工况的情况。比较内容一般应有:
  年供热量、年发电量、厂用电率、发电、供电、供热标准煤耗率、年利用小时数,全厂热效率、年节约标煤量、热化系数、总投资等。见下表:
  3.3 当工业用热参数为两种以上或工业与民用采暖热负荷均有时,应结合热力网部分进行全供热系统的供热方案的优化比较。
  3.4 结合燃料来源、煤质、热负荷特性、综合利用、环保等条件,论证锅炉选型。
  3.5 方案比较时,应相应进行汽平衡计算,并列出计算成果表。
  3.6 根据比较结果,提出推荐的装机方案及供热方案。列出推荐方案机、炉的主要技术规范。
  3.7 叙述调峰及备用锅炉的选择,并以附件方式予以落实。
  装机方案在各工况下的技术经济指标 表1.3.2汽平衡情况 表1.3.5
  4、 建设条件
  4.1 接入电力系统
  4.1.1 简述当地电网的现状(包括负荷情况、水电、火电各占的比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热电厂(站)在本地区的作用和任务。
  水电丰富地区和冬夏热负荷变化较大的地区,在丰水期和夏季热电厂(站)发电出力的变化。
  4.1.2 电力负荷预测与平衡按照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现状,对本地区的负荷增长进行近、远期的负荷预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4.1.3 系统连接方案说明热电厂(站)与系统的连接方案,热电厂(站)出线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
  4.2  燃料供应
  4.2.1 说明燃料耗量;可能供应的煤源(含分散供热用煤转给本工程的煤源);煤种、煤价;运距及运输方式;决定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
  4.2.2 煤质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y y y y C 、N 、O 、S 。 y f y r W 、W 、A 、V 、C 。 GD y t 、t 、t 、Q 可磨系数。摩损指数和1 2 3 DW灰的成份。
  4.3  厂址选择
  4.3.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所确定的原则,说明本工程所选各厂址方案地区概况、特点、水文气象条件厂址位置与工矿业、居民区、城市规划等的相互关系。距主要热用户和最远热用户的供热距离和其他热源点的距离。地形标高差、自然环境(如周围有名胜古迹文物风景区应特别指出)厂址绝对标高,最高水位,地下矿藏和当地社会经济情况。
  附近机场、电台、军事设施等及其影响。
  各厂址总的永久占地面积(包括厂区、水源地、专用水库、水管、灰场、灰管、铁路、码头、公路、生活区等)和施工用地面积。并分别列出占用耕地、菜地、林场、畜牧草地面积、单位产量。拆迁量(包括房屋面积、结构类型、户数、人口及其它设施等)。是否有铁路、公路、河流、通讯线改道。厂址总的土石方量及其各项补偿费用的估算。
  4.3.2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应有工程量和投资)
  4.3.3 提出推荐的厂址方案。
  4.3.4 列出当地气象条件和计算用资料
  年平均最高气温
  年平均最低气温
  年绝对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相对湿度
  年平均降雨量
  日最大降雨量
  年最长降雨天数
  年平均蒸发数
  年最大风速及风向和频率
  年平均风速
  夏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
  积雪厚度
  冰冻深度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采暖期日平均温度
  4.4  交通运输
  按厂址方案分别说明各自的交通运输量比较(包括铁路、水运、公路等),接轨点位置、专用线长度及投资估算。运输吨位、距离、码头位置。
  公路的路面等级和桥梁承载能力。以及车流密度、是否经常堵塞。由于本项目建设而引起的外部运输条件扩建的的工程量和费用。并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承运和接轨的文件或协议。
  (如无重大差别只说明推荐厂址方案情况)
  4.5  供水水源
  4.5.1 电厂水源
  说明各厂址的供水水源、(地面水、地下水)热电厂(站)水源必须落实可靠。应摸清热电厂(站)用水和工农业与城市用水的关系和影响。存在什么问题,解决的措施。注意枯水期、流量分析保证率为95%枯水年用水的可靠程度。
  4.5.2 提出取水方案。并取得各有关部门同意的文件。
  (如无重大差别只说明推荐厂址方案情况)
  4.6  工程地质
  4.6.1 根据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勘测规范。进行厂址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提出可研阶段勘测报告。查明厂址和厂址稳定性有关的构造断裂,落实地震基本烈度。当厂址存在构造断裂,根据规定,对厂址进行稳定性研究时,应分析判断场地的地震效应和地基土震动液化的可能性及其对策。并对厂址稳定性作出评价。对危害厂址的不良地质现象,应查明其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分布范围,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当采用工人地基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和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查明厂址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厂址范围内地层成因、时代、分布及各岩层(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并判定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应查明压矿类别、储量、深度、开采价值及其影响。
  4.6.2 对于现有工业区内建设的小型热电厂(站)。可参考附近工业企业建厂的工程地质报告。综合分析,参考使用。
  4.7  灰场
  4.7.1 说明各厂址方案除灰系统的初步方案,灰场位置、灰渣量、灰管长度、输送高度。
  说明各厂址与贮灰场的相对位置、贮灰场容量、占地面积、耕地单位产量、拆迁户数、人数、山洪流量、除灰水量、灰渣的输送条件、灰坝的建设和投资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等。
  贮灰场考虑分期建设,分块使用的情况,考虑复土造地还田的可能条件等。
  4.7.2 提出推荐灰场方案,说明灰场的库容、标高、工程地质,筑坝方案,排水、防洪及环保措施,推荐方案的投资。
  4.7.3 灰渣的综合利用
  说明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用量,灰场容量与综合利用的全面考虑结果。
  4.7.4 灰场还存在什么问题,当地主管部门的意见有关协议。
  5、 工程设想
  5.1  厂区总平面布置
  5.1.1 对推荐的厂址进行厂区总平面规划。包括用地范围(永久用地和施工临时用地)、进厂道路、高压出线走廓和热力网的走向、主厂房、冷却塔、配电装置、煤场与输煤场与输煤栈桥等主要建(构)筑物位置与方向的选择,以及辅助、附属建筑物的分区、厂区、厂前区、生活福利和施工区的总体规划等。
  对提出的各方案总平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5.1.2 厂区内管线的布置规划说明地下与地上各类管线的布置规划。
  5.1.3 厂内地形标高差异较大时,应提出竖向布置。
  5.1.4 施工场地及以后扩建的安排。
  5.1.5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36页表)
  5.2  燃料运输
  5.2.1 根据已确定的煤种特性计算小时、日、年燃料耗量和每日最大卸煤量与每日最大进厂车辆或船只数量。
  5.2.2 根据燃烧系统的要求及运输的方式,选择卸煤机械、煤场机械及输送设备、运煤皮带宽度和运量。
  5.2.3 煤场总存煤容量,可燃用天数。
  5.2.4 不同燃料的存放及混配措施。
  5.5.5 干煤棚的设置和容量考虑。
  5.3  燃烧系统
  5.3.1 拟定原则性燃烧系统。
  5.3.2 主要辅助设备的选型。
  5.4  热力系统
  5.4.1 拟定原则性热力系统
  5.4.2 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5.4.3 厂内热网系统的确定。热网加热器、热网循环水泵、补水定压系统的选择。
  5.4.4 主要热力设备发生事故时的供热方式及影响。
  5.4.5 热电厂(站)与备用和调峰锅炉的调度运行。
  5.5  主厂房布置
  5.5.1 主厂房布置型式、柱距、档数、跨度、各楼层标高。屋架下弦标高、天车轨顶标高。
  5.5.2 设备布置。
  5.5.3 检修场地和起吊设置。
  5.6  除灰系统
  5.6.1 计算出生年、月、日、时的灰、渣量
  5.6.2 拟定原则性除灰系统。
  5.6.3 灰、渣输送方式及方案比较。
  5.6.4 主要设备选型。
  5.6.5 灰、渣综合利用的情况。
  5.7  供、排水系统
  5.7.1 全厂冬、夏生产用水及补充水量计算和全厂水量平衡。
  5.7.2 供水方式及系统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主要设备选型。
  5.7.3 取水方案的比较。
  5.7.4 冷却方式及冷却设备选型和节水措施。
  5.7.5 生活及消防用水量、供应方式、系统、设备选型
  5.7.6 补水原则、方式、去向。
  5.7.7 水工构筑物综述。(含灰管线及灰场)
  5.8  化学水处理系统
  5.8.1 水质全分析资料。
  5.8.2 系统出力计算。
  5.8.3 原则性系统的拟定及主设备选型。
  5.8.4 设备布置及化验。控制操作。
  5.8.5 采暖热水网的补充水处理系统的选择。
  5.8.6 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考虑。
  5.8.7 给水及炉水处理的考虑。
  5.8.8 热用户凝结水回收的数量和水质处理方式。
  5.9  电气部分
  5.9.1 电气主结线方案的选择。
  5.9.2 厂用电及直流系统。
  5.9.3 主设备选型及布置。
  5.10  热力控制
  5.10.1 拟采用的主要控制方式。
  5.10.2 控制水平。
  5.10.3 设备选型。
  5.11  土建部分
  5.11.1 地基处理及基础选型。
  5.11.2 主厂房及主要建(构)筑物结构选型。防震措施及主厂房体积。
  5.11.3 烟囱高度、出口直径、材质。
  6、 环境保护
  按国家颁发的《环保法》,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火力发电厂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原则和内容深度规定”,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可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只有在必要时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部门审批。
  6.1  环境现状
  6.1.1 说明当地气象特点,气候特征、和逆温特征等。
  6.1.2 说明水源地名称、流量、流向、泥沙量、水温、水质、水生物等状况、噪声状况和大气本底状况。
  6.1.3 说明目前分散供热时,环境污染现状。
  6.2  环境影响评价
  6.2.1 说明热电厂(站)建成投产后排出的“三废”对周围大气、地表、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6.2.2 说明不同装机方案的粉尘,二氧化硫绝对排放量、一次最大落地浓度、烟囱高度和最大落地浓度点距离等,与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相比是否符合要求。
  6.2.3 说明不同装机方案的噪声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6.2.4 说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较分散供热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
  6.3  治理情况
  6.3.1 灰渣治理
  (1)贮灰场堆放
  (2)灰渣综合利用
  6.3.2 大气污染治理
  (1)说明选用除尘器型式、效率
  (2)说明减少SO 排放情况
  (3)高烟囱
  6.3.3 废水排放治理
  分别说明对冲灰渣废水、循环冷却水、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酸碱废水的治理,并说明是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6.3.4 噪音的防治采用消音器和噪音罩以及主厂房和控制室的防噪音设计等。
  6.3.5 厂区绿化
  6.3.6 治理费用(按环保部门要求列出分项及总费用)
  7、 消防、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7.1  消防
  7.1.1 简述本工程与城市、农村以及邻近企业的关系。热电厂(站)厂区、生活福利区的配置。
  7.1.2 说明消防设计的范围和界限,与当地消防站的关系。
  7.1.3 消防设计主要原则
  说明执行有关消防设计规范的情况,总体规划如何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对重要和容易发生火灾的部分建立了哪些主要消防设施。
  7.1.4 消防车的配置
  7.1.5 消防车道
  根据消防要求和有关规定,应简述消防车道的布置情况及设计标准。
  7.1.6 输煤系统(含煤场)的消防措施。
  7.1.7 燃烧系统的消防措施。
  7.1.8 油系统的消防措施。
  7.1.9 消防给水系统
  说明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计算和消防给水设备选择。
  7.1.10 油库泡沫消防系统
  说明油库类型。容量和数量。
  说明泡沫消防系统简化和设备选择。
  7.1.11 火灾报警系统
  说明火灾报警方式。
  说明气体自动消防系统的控制方式。
  说明水(泡沫)自动消防系统的控制方式。
  说明干式消防系统。
  7.2  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7.2.1 简述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以及造成危害的因素,
  根据《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设计中已经考虑了哪些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问题。
  7.2.2 建(构)筑物防火设计原则
  7.2.3 全厂消防及报警设施
  7.2.4 输煤、除灰系统的防尘设计。
  7.2.5 化学建筑的防毒,防腐蚀措施。
  7.2.6 主要建筑物的采暖方式。
  7.2.7 主厂房辅助厂房和各控制室的通风
  7.2.8 说明厂区环境的噪声防治措施。
  建筑物的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
  说明设备噪声的防治措施。
  7.2.9 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说明设置各类生产卫生用室。医疗卫生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卫生间和女工保健室。
  8、 生产组织和定员
  8.1 根据热电厂(站)供热特点确定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
  8.2 老厂扩建供热机组和凝汽机改供热机组时,人员适当增加的情况。
  8.3 热电厂(站)和热电车间均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应考虑必要的管理人员情况。
  9、 工程实施条件和进度
  9.1 实施条件
  对施工场地、大件运输、施工及吊装机具、施工用水、电、汽、通讯及生活区的安排提出规划和措施。
  9.2 实施进度
  列出实施进度表。内容包括:设计、土建、安装、热力网、调试、投产。
  10、热力网
  当热力网投资超过700万元时,需另行编制“热力网可行性研究报告”,单独出版。其内容深度尚应在下述内容之前,论述本文件的1、2部分。当投资较少时,可依下述内容,做为一章编写。
  10.1 供热介质参数的确定
  10.1.1 介绍各热用户对供热参数的要求。热介质及参数的选择。
  10.1.2 对供工业热负荷和民用采暖热负荷的工程,应论述采暖供热介质的技术经济比较情况。
  10.1.3 对生活热水负荷,应论述全年的热水供应方式。
  10.2  管网走向及敷设方式
  10.2.1 说明管网布局符合热力规划的要求。考虑近、远期相结合、进行多方案比较和优化的情况。介绍是否已征得市规划部门的同意。是否已考虑与其他热源联网。
  10.2.2 说明主要干线、支线走向支线分布情况与敷设方式。是否已征得市规划部门的同意。
  10.2.3 说明本期最大供热半径和最远用户的供热距离。
  10.2.4 说明采用各种敷设方式的理由及优缺点。如果用直埋敷设应说明选用的直埋管理型式。
  10.2.5 说明热力网跨越主要河流、铁路、公路的方式及技术经济比较。
  10.2.6 说明热力网管线的热补偿方式和选用的理由。
  10.3  连接方式
  10.3.1 热力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确定的理由,技术经济比较结果。
  10.3.2 新建热力站的数量,供热规模、连接方式。
  10.3.3 利用旧锅炉房及其他建筑改造成热力站的数量,供热规模,连接方式。
  10.4 调节调度及控制方式。
  10.4.1 说明蒸汽网的调节。
  10.4.2 说明热水网的调节,调度及控制方式。
  10.4.3 说明热水网静压线确定的依据。静压线数值及定压补水方式。说明凝结水管水压图的确定。
  10.5  水力计算
  10.5.1 说明本热力网工程确定的设计热负荷。当尖峰热负荷由其他热源承担时,说明本热源的热力网工程承担的设计热负荷。
  10.5.2 列出汽网,水网水力计算的基本数据。计算结果表及计算图。
  对汽网还应进行夏季最小热负荷的验算。
  10.5.3 说明各管段计算结果是否已满足用户要求。
  10.6  凝结水回收
  10.6.1 说明各用户凝结水回收的数量和质量。
  10.6.2 说明某些用户暂时不能回水,但土建结构已预留装凝结水管的位置。
  10.7  保温防腐
  10.7.1 说明管道保温材料,保温结构及保护层的材料与结构。
  10.7.2 说明管道防腐措施。
  10.8  土建
  10.8.1 说明各种敷设方式的土建结构。
  10.8.2 说明跨越河流、铁路、公路的方案和存在问题。
  10.9  生产组织和定员
  10.9.1 说明本工程热力网运行管理机构的体制,是否单独组建热力公司还是由热电厂(站)统一管理。
  10.9.2 说明运行、检修和管理人员配备。
  10.9.3 说明各热力站与中继泵站的管理和人员配备。
  10.10  工程实施计划热力网应与热电厂(站)施工与投产进度相协调,应说明同时投产的时间。
  10.11  投资估算详见:附件三
  10.12  结论及存在问题
  10.12.1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热力用户总数(工业)户
  最大供热量(采暖期与非采暖期)GJ/h Gcal/h
  平均供热量 (″″) ″ ″
  最小供热量 (″″) ″ ″
  最大供热半径 KM
  民用采暖面积 ×10000平方米
  供回水温度 ℃/℃
  最大供热距离 蒸汽 km 热水 km
  管道平均压降 蒸汽 kgf/cm2/km热水 ″
  总投资 万元
  平均单位投资 万元/km 万元/GJ(万元/GcaI)
  热负荷密度 工业 GJ/k平方米 (GcaI/km2)
  民用( GJ/k平方米)(caI/k平方米)
  10.12.2 提出结论意见和存在问题及建议。
  11、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详见:附件三和四。
  年节约标煤量和节约吨标煤净投资二项,应列出计算式和原始数据详细计算。
  12、结论
  12.1 综合上述各章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主要结论意见及总的评价、存在问题和建议。
  12.2 列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项目有:
  1、总投资 万元
  其中热电厂(站) 万元
  送变电 万元
  热力网 万元
  2、工程单位造价
  热电厂(站) 元/kW
  全部工程 元/kW
  3、热力网单位造价
  汽网 万元/kM(管线长度)水网 ″ (″)
  4、年供电量 1000kW·h
  5、年供热量 GJ(Gcal)
  6、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其中:厂区 ×10000平方米灰场 ×10000平方米
  7、全厂热效率 %
  8、标准煤耗率均供热标准煤耗率 kg/GJ(kg/Gcal)″供电标准煤耗率 g/KW·h″发电标准煤耗率 g/KW·h
  9、厂用电率   发电厂用电率 %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
  10、全厂定员人数 人(其中新增人)
  11、单位成本  发电 元/1000kW·h  供热 元/GJ(元/GcaL)
  12、销售价格  电 元/1000kW/·h  热 元/GJ(元/GcaL)
  13、年净利润 万元
  14、投资回收年限 年
  15、贷款偿还年限 年  节能贷款偿还年限 年  其他贷款偿还年限 年
  16、内部收益率 %
  17、投资税利率 %
  18、资金利润率 %
  19、年节约标准煤量 10000t
  20、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 元/t
图纸目录:
  1、城市供热规划图(应标明各热源位置、供热半径、供热范围)。
  2、厂址地理位置图(包括灰场、灰管线、水源地和变电站位置)。
  3、地区电力系统地理结线图。
  4、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5、水温和年采暖热负荷曲线图。
  6、热负荷曲线及负荷分配图(全年工业与民用热负荷延续和各机组承担的热负荷分配)。
  7、原则性燃烧系统图。
  8、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9、主厂房平面布置图(零米及运转层)。
  10、主厂房横断面图。
  11、原则性电气主结线图。
  12、原则性水处理系统图。
  13、原则性输煤系统图。
  14、原则性除灰系统图。
  15、原则性供水系统图。
  16、热力网管线布置图(应标明管径、长度、流量和跨越河流、铁路、公路)
  17、热水网水压图。(应标明静压线建设物和地形标高)
  18、其他必要的图纸(如特殊的取水口、灰坝等)。
文件目录:
  1、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
  2、当地规划局对热电厂厂址、灰场和水源设施位置的同意文件。
  3、当地规划局对热力管网灰管线走向、占地敷设方式的同意文件。
  4、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对热电厂占地的同意文件。
  5、当地电力部门对热电厂接入系统的书面意见(应明确出线电压等级及回路数)
  6、铁路主管部门对铁路专用线接轨的同意文件,或航运部门对建设煤码头的同意文件。
  7、铁路或航运部门对增加运煤量的同意文件。
  8、煤矿同意供煤的文件。
  9、当地计委或煤建公司对热电厂用煤的文件。
  10、当地计委对热电厂投产后原分散供热煤指标拨给热电厂的文件。
  11、公路或水路运输部门同意承担热电厂燃煤运输的协议。
  12、当地有关部门对综合利用电厂灰渣的文件。
  13、当地砖瓦厂对同意使用电厂渣制砖的协议
  14、当地水利部门对电厂用水的同意文件。
  15、当地自来水公司对电厂用水的同意文件。
  16、当地河运、防汛、水利局对电厂建设取水设施的同意文件。
  17、城建部门对热电厂排水(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出路的意见。
  18、物价部门、电力部门对热电厂售电价、售热价的文件。
  19、当地民航、军用机场、电视台、电台等对热电厂(站)位置和烟囱高度的同意文件。
  20、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建厂的文件。
  21、主要工业用户新增热负荷的依据(立项文件)。
  22、与热用户签订的供热协议。
  23、当地有关部门对热电厂资金来源的文件。
  24、当工程为扩建或老机组改造工程时应有:
  电厂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扩建或改造的文件。
  25、压矿、压文物或文物保护区附近,风景旅游区附近取得有关部门同意文件。
  26、备用、调峰锅炉的协议文件。
  热水管网水力计算 表1.10.5.2
  蒸汽管网计算表 表1.10.5.2
附件二: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
目 录
1 概述
1.1 热负荷种类及特性
1.2 热负荷资料收集
1.3 几个系数的概念
1.4 几个负荷量的概念
2 热负荷核实、整理和汇总
2.1 核实和调查时应注意的事项
2.2 热负荷核实
2.3 热负荷整理
2.4 热负荷汇总
3 热力系统及有关指标计算
3.1 热力系统计算
3.2 有关指标计算
4 方案比较
4.1 概述
4.2 有关比较项目计算
附:1~6符号表示及单位标注
  1、概述
  1.1 热负荷种类及特性
  1.1.1 生产热负荷生产热负荷可分为生产工艺热荷负及生产性热负荷。
  生产工艺热负荷的特性是全年较稳定,而昼夜变化大,属非季节性热负荷。供热距离可达5公里。
  有些热用户为简化其供热系统,便于管理或减少投资,也在其工业用汽中含有部分生产车间的采暖、通风及空调等用热。这就是生产性热负荷,这种负荷属季节性负荷。
  1.1.2 采暖热负荷采暖热负荷主要是生产办公楼、机关、医院、公用建筑,住宅等的取暖用热。
  此种热负荷多由热电厂(站)以95~150℃(最高温度)的热水供给,供热距离可达10公里或更远。
  如果有个别用户采暖负荷较小,也可就近从生产蒸汽管引出,但必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额定采暖热负荷计算q=q F×10 GJ/hzb
  采暖热指标q 可按表1—1取用。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表1—1J/m
  注:1.括号内为kcal/m h数值2.热指标已考虑管网热损失
  1.1.3 通风、空调热负荷对于生产厂房为了释放某些有害气体所需通风产工艺要求的恒温等的空气调节,均属于生产荷,这里仅考虑民用通用、空调热负荷。
  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q k=C ′ GJ/h (1—2)t lq
  当室外温度t′ =t k时,通风、空调热负荷达到w t值,t″ ≤t k直到t ,其热负荷恒定,C1 =0.3w t w0.5。
  1.1.4 制冷热负荷
  制冷热负荷是季节性负荷,但有的生产工艺要求空调恒温,此时就不再是季节性负荷而是属生产负荷了。
  季节性的制冷负荷,根据国内现有的某些工程冷负荷指标可以以旅馆为基础,对其他建筑物则乘以修正系数C2 。
  旅馆 252(60)~288(69)kJ/m h(kcal/平方米h)
  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qsp
  办公楼 C2 =1.2
  图书馆 C2 =0.5
  商店 C2 =0.8(营业厅)C2 =1.5(全部)
  体育馆 C2 =3(比赛馆面积)C2 =1.5(按总建筑面积)
  大会堂 C2 =2~2.5
  影剧院 C2 =1.2(电影厅)C2 =1.5~1.6(大剧院)
  医院 C2 =0.8~1
  注:上述指标即是制冷机的容量
  1.1.5 生活热水负荷
  计算居住区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q =q F×10 GJ/hsp s(1—3)
  注:括号内为kcal/平方米h的,数热指标已包括10%的管网损失在内。
  生活热水最大负荷q =C3 q GJ/h (1—4)sm sp系数C3 一般可取2~3。
  1.2  热负荷资料收集
  1.2.1  各类热负荷的收集
  1.2.1.1  生产工艺热负荷
  生产工艺热负荷是全年较稳定的负荷。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也有某些不稳定因素,如生产班制、生产季节等,要分析其变化情况,以便在汇总热负荷时考虑。上述须按附表1填写。
  为了从各方面分析热负荷,在可能的条件下,还须收集原设计的产品数量、产品用热或用标煤的单耗指标、生产班次、季节生产特性、检修周期等,按附表2填写。
  此外,还须收集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生产日的小时负荷,内容见附表3。
  1.2.1.2 采暖热负荷与生活制冷热负荷
  此类热负荷是季节性负荷,它取决于室外温度变化与建筑物的热工特性,需要收集的材料见附表4及附表5。
  除附表4外,还应当向当地气象部门收集采暖期室外温度≤5℃每年的延续小时数,见附表6,或室外温度≤5℃的小时数,采暖期平均温度,以便绘制延续时间采暖年负荷曲线图。
  1.2.1.3 生活热负荷
  一般生活热负荷是全年性负荷,带一定的季节变化特性,可按生产负荷方式填入附表1。
  1.2.1.4 凝结水回收
  热电厂(站)汽水损失较大,应尽可能回收凝结水。
  对于回水量少,距离较远的用户,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能决定其凝结水是否回收。
  1.2.2 收集资料对象与协议
  收集生产热负荷时各生产厂是第一性的,但也要向当地生产主管部门如计经委等收集其提炼上报材料,深入到锅炉车间了解锅炉运行情况,主要是运行时间、用煤量、蒸汽参数、蒸汽用量、锅炉效率、回水量等。
  对于采暖负荷,主要向城市规划部门、建设部门落实各类建筑面积,向
 
关键词: 技术 项目 节能 小型
0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