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铁路的基本现状及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基本现状
“九五”期间福建省铁路在建设方面,完成了鹰厦线中段(来舟一漳平)扩能和外福线电气化改造,建成并开通了横南、梅坎、湖泉肖、海沧等线,通过了赣龙铁路初步设计和方案的审查,完成了福温铁路招标工作,与此同时,正积极争取福厦铁路建设。至此,福建省的铁路网构架已见雏形,内燃、电力机车已成为福建省铁路客货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新型空调车和大型敞车正在增加,轨道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铁路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积极采用先进的行车安全设备,有效地改善了福建铁路的行车安全状况。
1.2 福建铁路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海之滨,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过50年的建设,福建省以沿海、沿铁路主干线作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构成沿海经济区和腹地经济区。沿海经济区以港口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创汇农业。福建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的优势,建成贸易性国际中转基地和促进全国进山口集散地,成为全国重要的出海口岸和海峡两岸繁荣的开放、开发地带,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沿鹰厦铁路和横南铁路地区构成腹地经济区,具有发展轻重工业优势,是原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扩大开放,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生产力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扩大了福建沿海港口的吸引范围,促进了福建省与全国经济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了以港口经济为龙头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协作的格局,也将大大促进铁路的发展。
2 福建铁路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铁路技术发展的总原则和总目标,新世纪福建铁路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技与运输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安全为前提,突出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使福建省铁路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发展目标是:“十五”期间,基本实现省内山区铁路电气化、旅客运输快速化、货运快捷化和集装化、牵引动力内电化、客运车辆新型化、货运车辆大型化,基本实现安全技术综合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经营决策科学化、建设技术现代化,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20世纪末国际水平,经营管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15年,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获得很大进展,基本实现铁路信息化,客货快速运输网络覆盖全省铁路,建成完善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福建铁路的长期规划,要根据铁道部的发展方针,突出速度的重要性,组织开展系统研究。一是研究采用摆式列车,提高山区单线铁路的行车速度,进一步提高客货运输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二是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强化机务布局,提高机务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和完善客货车辆定检能力的建设。三是强化轨道结构,加速线桥结构的现代化,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初步建成线路养修机械化的施工作业体系。四是实现计轴自动闭塞和调度集中监控,从以继电技术为主向采用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发展,实现鹰厦、外福两线400M集属系统和微波系统,使通信向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五是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国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密切结合。六是建立、完善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互相监测、自身监测、安全监测的网络,实现智能化故障报警,并建立包括运输、基建、工业各部门的综合安全保障体系。七是加强铁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运输安全。八是健全铁路标准、计量体系,开展铁路软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 福建铁路发展的重点
根据铁道部“普遍提高行车速度,积极增加行车密度,合理确定列车重量”的发展方针,福建铁路制定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重点。
(1)基本实现山区铁路电气化、铁路客运快速化,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延长提速、达速的区段,开行以福州、厦门、武夷山、泉州、龙岩等城市为中心的山区快速旅客列车,开发客运营销新产品,提高客运营销机制。开发应用先进客运技术装备,提高客车档次,福州、厦门站建成多功能综合服务型车站。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的新技术,形成国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和运输全程服务技术体系。提高主要客运站的现代化水平,建成比较完整的计算机售票网络。实现行包运输快速化。
(2)全面提高山区电气化铁路的货运速度,提高集装化程度。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货运营销机制和营销决策系统,强化信息管理,全面实现营销微机网络系统,完善优化货物列车的运输组织,开好“五定班列”和“集装箱专列”,以港口为纽带,联合港口、船代公司投资建设集装箱集散基地,发展集装箱运输。完善营销设施,努力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
(3)发展安全保障技术,形成完整的安全监控网络。开发不同层次的安全技术装备,建立较为完善的“车对地”、“地对车”的安全监控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主要运输设备的动态监测和管理的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机车运行监控装置,实现地面线路的全动态监测;建成列车运行超速防护系统,防止冒进信号、超速、挤岔和撞土挡;推广货物列车地面监测系统,监测超偏载、车轮扁疤和车辆动力学参数;实现车辆红外线二代机联网;稳定发展信号微机联锁设备,电气集中覆盖率达100%;建立行车事故快速系统和安全信息综合管理中心。
(4)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坚持全面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设备共用、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立足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建成以铁路综合运营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现铁路信息化和铁路产业升级。建立集运输生产、经营管理和客货营销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建成电子售票系统、现在车管理系统、货运营销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研究并建成分局电子商务系统;在主要车站和分界站建立现在车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成分局行车调度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
(5)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铁路勘测设计智能化。在铁路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中,逐步采用新型地质探测及航测、遥感新技术,采用节能、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铁路勘测设计技术一体化、智能化。研究不良地质和山区铁路设计、施工新技术,积极应用新型轨道、桥梁铺设设备、路基质量监控检测设备等新的施工技术,开发适合既有线和新线施工的铺轨、架梁设备以及高桥、长隧施工的设备,不断提高施工的机械化水平。
(6)开展软科学研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围绕福建铁路的管理体制改革、转换机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安全保障、多经发展等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有条件的运输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健全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铁路质量技术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