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研究所发表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时代提前做准备的广域网络分散处理技术,能以低成本方式因应服务条件变化,迅速提供执行环境。
富士通研究所指出,近年来受小型化装置不断增加、通讯技术持续进步的影响,使ICT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各式装置与广域网络连结形成了所谓的 物联网,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以上的装置与网络连接,不论是用于预测交通尖峰时段等社会活动,或管理商品生命周期等经济活动,都能透过物联网使 其变得更加精准而有效率。
当全球数量庞大的装置,随时随地持续不停地传输资料时,将使广域网络上的资讯流量大增,云端服务业者必须投入成本加强设备,而扩大网络频宽也会 造成通讯业者的负担,最终将会造成业者不愿意投资,或直接将成本加诸在消费者身上,不论哪一种都是阻碍物联网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富士通研究所以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等概念,由目前颇受瞩目的分散处理技术着手研究,将云端处理与部分资料,分散给广域网络上最靠近资 讯发讯源装置的闸道伺服器(Gateway Server)去处理,并克服了分散处理技术的瓶颈,不用事先了解各装置发出的资讯量、闸道伺服器的位置、资料处理内容、网络通讯成本等综合资讯,就能进 一步判断如何进行分散处理,而自动化技术也免除了以往需要以人手来处理分散技术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针对云端上每个需要分散到不同闸道伺服加以处理的资讯,自动判定出最佳的组合设定,然后由富士通研究所独自研发的演算法加以分类,计算这笔资料 该由广域网络上距离发讯装置最近的闸道伺服器优先处理,或是由广域网络上抵达云端伺服器路径最短的闸道伺服器来处理。如此一来,约只要现有技术1/500 的时间,即可计算出资料该分配给哪个伺服器最为恰当。
为了快速因应云端平台的变化重新分配资料分散处理动作,必须不断向监视系统伺服器传送资料,大规模云端平台上此类资料管理流量更是可观。因此而 研发的降低资料管理流量技术,不只能预测分散目的地的下一个最佳候补伺服器,还能再继续推算出下一个最佳候补伺服器,把这些预测计算结果以及处理方式送交 各闸道伺服器进行分散处理,去除掉那些对于重新执行分散处理毫无影响的轻微变化,只传输少量监控资料回监视系统伺服器,资料管理流量与现有定期资料传输方 式相比,流量就能降低到约1/700的程度。
这项新技术最快2014年内可推动实用化。目前以此技术为基础研发的分散服务平台,整合了自动分散架构与运用管理环境,也能使用各式工具去定义 应用程式处理流程,将现有类似平台环境产生变化时,必须人工手动重新设计、架构,一直到可正常使用的期间,由数天缩短到数分钟。人工无法处理的数十万台伺 服器规模的分散处理系统,新技术也只要数分钟就能重新规划。综上所述,服务供应商能以更快的速度架设分散系统、执行最佳分散处理等等,整体通讯流量亦可降 低为现有技术的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