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中供暖,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环保供热有限公司积极投身于公共事业中,在积极发展集中供暖的同时,更关注集中供暖系统的有效运行,关注供暖系统本身的综合热效率问题,即热源利用率、系统运行状况、运行参数调节以及末端用热效率等。本文就如何提高供暖系统的综合效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结合自身的供暖系统,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实现综合供暖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供暖系统概况
环保供热有限公司现承担张店西部城区400多万平米的建筑供暖需求。主热源由购买的蒸汽和58MW、70MW热水锅炉承担,分布在整个供暖系统的东部及西北部,调峰热源由14MW热水锅炉及20吨蒸汽锅炉承担,分布在系统的中部位置。整个供暖系统的现有热负荷超过200MW,综合热指标平均为50W/m2,在二次管网中46个换热站承担着高低温水换热工作。
二、供暖现状
近年来,随着集中供暖的迅速发展,城区基本实现集中供暖,但就供暖系统本身,仍没有完全发挥其节能效果,还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有:
1,各热源分散布局,而且容量小的锅炉居多,从源头上限制了节能的力度。
2,高新技术及产品仍未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运行中,例如智能化自控装置、自力式平衡阀(解决热用户的水平失调)、还有现已成熟的水汽助燃、煤渣混烧技术等。
3,供暖系统中的末端水利失调,造成冷热不均,局部的过热损失,造成能源的浪费。
4,管网跨度大,而且很多管网年限已到,急需更换,管网的老化造成的管网跑水、漏水造成了大量的热损失。
三、节能降耗措施
2010-2011年度运行期,为节约投资及运行成本,公司自上而下全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1、多热源共网运行
为解决热源分散布局以及锅炉出力不足问题,我们运用多热源共网运行技术。考虑到蒸汽成本比煤炭成本低,本着既满足供暖负荷、又节能降耗的原则,及时调节蒸汽流量和开启满足负荷要求的锅炉。运行前期蒸汽平均流量为75t/h,同时58MW和70MW锅炉交替燃烧;调峰阶段,蒸汽平均流量为90t/h,主热源70MW锅炉及一分公司调峰热源20吨蒸汽锅炉、2台14MW热水锅炉同时燃烧。
通过科学的调度生产,公司主热源所消耗的煤炭量与同期相比减少1200多吨;调峰热源消耗煤炭量与同期相比减少1500多吨,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益。多热源联合供暖的供热成本可简化为下式:
C=Δt×(ΣC1Q1/η1+ΣC2Q2/η2)/106(1-1)
式中C——供热总成本,万元;?
C1、C2——蒸汽热价、燃煤锅炉房折合热价;
Q1、Q2——某一时段Δt内蒸汽、燃煤锅炉所承担的热负荷,kW;
η1、η2——蒸汽、燃煤锅炉的供热效率。
2、换热站节能措施
换热站是二级网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换热器、二级网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因此换热站在运行中的节能主要是对用水量和电量的控制,以及减少热损耗。
2.1水资源损失量可以认为等于系统补水量B,若系统运行循环水量为G,则系统补水量为B=GP(2-1)
运行期内补水率P基本维持在2%左右,原则上补充的水要比回水温度低的多(一般10~15度),要把它加热到供水温度至少是循环水的3倍(二级网供水温度一般35~55℃),因此,系统补水不仅仅是水耗的问题,更是热损耗的问题。环保供热公司在解决补水热耗的问题上,采用串水系统的方式,即采用高温水补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为补水而消耗的热量。
2.2换热站内耗电设备主要是循环泵、补水泵,它们单位供热量的电耗由下试计算:
S=(h∑(G×ΔH)/(267.3×η)/∑Q(2-2)
式中:G—水泵运行流量m3/h;ΔH—水泵运行扬程m;η—水泵运行效率;∑Q—系统供热量;h—有效小时数。
从理论上讲,在管道尺寸已定的情况下,减少流量和降低电耗是三次方关系,在运行中,我们普遍采用变频式水泵调节流量,这样不仅随时按照用户所需热量来调节流量,更能因为流量的调节来节省电能。
2.3温度调节是直观的节能方式。供暖系统运行温度随室外气温调节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热源的节能降耗,以及供暖环境和质量的改善。供暖调节有集中调节、局部调节和单调节,在运行中我们基本上运用集中调节和局部调节,即对热源、换热站和用户引入口处的调节。在集中调节中通常的方式有量调节、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和间歇调节。环保供热公司在运行调节中,理论结合实际,总结出了合理的温度调节表,既方便操作又减少热损耗。
3、系统管网配套
热网热效率是输送过程保热程度的指标,体现管道保温结构的效果。环保供热管线总长度达到400多公里,几乎全部为直埋管线,直埋管线的热网热效率在保温良好的情况下能达到90%~95%,因此,如何做好防腐保温及地沟排水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公司所采用的保温方式为聚氨酯塑料泡沫保温,聚氨酯硬泡体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低,仅0.022~0.024W/(m·Κ),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通过这样的保温措施,使管网热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数值上。
4、系统优化设计
4.1准确计算用户热负荷
热负荷的确定是所有设计的基础,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用户热负荷Q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Q=Q1+Q2+Q3(4-1)
式中:Q1——围护结构耗热量;
Q2——冷风渗透耗热量;
Q3——冷风侵入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1=KF(tn-tw)×αW(4-2)
(2)冷风渗透耗热量:
Q2=0.278Vρwcp(tn-tw)W(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