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和纺织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我省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呈现出快步向好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2013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通过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省纺织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已经形成棉纺、毛纺、麻纺、丝绢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化纤、装饰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0余户,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比2005年增长48.6%。
2.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大技术升级力度,行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华雄纺织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采用国际一流的精梳机、末道并条机和无接头纱的全自动络筒机和国内顶尖的细纱机等设备,为纺制高支纱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兵娟制衣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引进德、意、日、美等国家先进的自动化制衣裁切设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3.多元投资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绿洲纺织、际华三五三四等企业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勇于创新,走特色之路,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得到持续发展;煤炭领域退出民营资本以新的视野入注纺织工业,为我省纺织行业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华雄纺织、华茂纺织、华晋印染、兵娟制衣、吉利尔等一批民营企业,已成为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中坚。
4.集聚发展效应明显。依托我省晋南粮棉主产区的资源优势,纺织产业呈集聚联片发展趋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翼城棉纺集中发展区、临猗纺织印染集中发展区、以绿洲大麻为核心的阳城麻纺及大麻种植等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整体带动了我省纺织工业的集群化发展。2010年集聚区销售收入超过全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70%,特别是阳城麻纺及大麻种植区销售收入占到省内麻纺销售收入的80%以上。
5.特色纺织保持领先。作为我省特色纺织品的大麻、亚麻产品,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十一五”期间,绿洲纺织、朔芳亚麻、吉利尔等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掌握了一批麻纺核心技术,申报获批了多项国家专利。其中,绿洲纺织成为国内最大的大麻(汉麻)纺织加工企业,拥有6项大麻纺织专利、10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领衔起草了“大麻本色纱、布,大麻混纺纱、布”等4个国家标准,“lz绿洲”大麻布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吉利尔公司自主研发的大麻丝绸交织系列面料填补国内空白。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纺织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内纺织大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集约协作生产尚未形成。我省纺织企业间的供求关系相对分散,从原料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开发、共同创新、联合开拓市场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水平、档次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全行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有绿洲1家,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特别是高性能、功能性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较慢,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低;服装家纺时尚创意产业设计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
3.自主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我省纺织企业主要靠承揽加工、贴牌方式生产为主,全省自主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仅有2家,取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的产品11家,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明显较低。
4.产业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善,2010年棉纺占到纺织工业销售收入的64.6%,织造及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