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诸多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纷纷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的现象,北京清华规划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CIHAF中国之家”专家委员会主任栗德祥指出,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能仅求速度,更要重质量,真正把低碳目标落到实处。
记者:不少城市和地区纷纷提出“低碳”目标,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栗德祥:我担心只单纯把速度放在第一位。有些城市提出的目标就是:大拆处大建,大建处大变,比如“三年大变样”。事实上,借鉴国外经验,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都是保留与改造并存,并非盲目规划,追求概念,拆了重建,尤其是不能一刀切。有数据统计,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只有30年,这不是建筑品质问题,而是新的规划要求使然,有的仅建成10年的建筑拆掉了。低碳城市建设,不是大兴土木,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记者:您认为发展低碳城市要重视哪几个方面?
栗德祥:低碳城市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首先就要有指标,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减碳目标,而这个目标也应该是梯级的,不是一蹴而就。建成低碳城市,也要解决技术路径的问题。例如采取关键性的低碳策略,第一是能源利用方面,高效地利用化石能源,包括煤电,因为这方面还不能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同时,减少能源消耗,选择各种节能策略,逐步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包括生物能、潮汐能等等。第二是经济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生产链,推行清洁生产,把一个生产环节的废料变成下一个生产的源头。第三就是绿色建筑系统,建筑在全社会能源消耗占比相当大,打造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的重要方面。此外,还包括城市交通系统,目前很多城市布局不合理,经常出现钟点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则能够缓解压力;另外还包括废气、废水、垃圾的处理,增加废弃物的再利用。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结构和模式以及人的行为各处着手。
此外,从政府考察地方干部的角度来说,除了GDP指标外,也应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当成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后代还有多少资源可以利用,是否延续了上届政府的正确决定等等
记者: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比较高,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栗德祥:绿色建筑就要增加很大成本的认识是个误区,我们所倡导的被动式技术,先期从设计入手,增量成本并不高。有些项目因地制宜地增加一部分技术设备,从而增加一部分成本是必然的,但从长远来讲,这些成本都可回收。现在各地都按照标准建设绿色建筑,有标准是好事,能够推动全行业的发展,但我的建议是,不能单纯按着菜单建造,即技术路径仅仅是参考,考量的并不是措施,而是最终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