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中国汽车工业最新科技成果,促进汽车技术进步,打造汽车产业和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11年10月26日-28日在北京举办"201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动力、能源与环境"。“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组组长欧阳明高阐述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的观点。
主持嘉宾(赵福全):现在最不缺声音的就是新能源,不懂技术的人在谈技术的问题,懂技术的在谈产业问题。我的感受是实际不是新能源冷下来了,而是我们更成熟了,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更酷了,变得少言寡语了。不是说大家不做新能源了,而是做的更多、更成熟了,并且知道了挑战。企业已经更清晰的知道了自己的定位,原来只是从研发的角度摸索新能源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现在已经作为了企业发展的大纲,实实在在的要扎扎实实的做了,这时就要少讲,甚至不能讲。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合作的时候,也是叫竞争之前的合作,甚至大讲特讲,反过来不讲就变成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越做越多,做的越多挑战也越大,大问题变成了小问题,小问题也可能变成大问题。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就像欧阳老师说的,实际新能源离产业化越来越近了。新能源不管怎么说最后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如果消费者不认可、不买单,最后是很难推广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市场,测试消费者感受,在市场中寻求改善机会的过程。下一个问题抛给欧阳老师,国家的试乘千辆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您是主要的策划者之一,过去到底积累了多少经验,未来该怎么走,国家“十二五”纲要中对这方面有什么侧重点。
欧阳明高:从去年开始做十城千辆主要是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尤其是城市公交,推广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大客车已经有一万多辆了,从全世界来看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大的,城市公交中甚至超过了美国的量。总量上还是不错的,但技术角度我们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因为试点的晚一点,选择的城市少一点,各个厂家谨慎一点,推进的步骤比较稳一些。直接面对私人客户考虑的问题会更多。总的来看,示范过程的进展是令人满意的。任何事情出现问题都是可能的,既然是考验测试,出现个别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一定有一个出问题的概率,不可能到零。过程中我们也探索了商业模式,尤其是深圳大运会期间,探索了融资租赁模式。新能源初期要对商业进行多种模式的探索,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争论,初期各种各样的探索都是必要的,只有在探索中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在“十一五”末期开始探索,为“十二五”战略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正好是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逐步的对技术路线、标准法规、商业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科技角度我认为“十二五”的基本战略已经达成共识,确立了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科技跨越三大需求和目标,由此确立了三个重点任务。重点的投入在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即电池、电机、电控。同时为了产业化和市场开拓,我们又增加了技术设施技术评估和标准法规。从研发的角度首先强调的是纯电驱动,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纯电动车和里程延长,插电式的终极轿车。把纯电动的概念扩展为纯电驱动,在轿车里面强调纯电驱动,包含了插电式和里程延长式。今后5年小型纯电动是黄金机遇期,大家都注意到了全球的趋势,目前的电池水平用于小型和微型纯电动车,车型比较小比较轻,有续航里程比较短的问题。全球各大汽车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车型,我想在这一点上中国最具优势。未来我们对燃料电池的研究还要进一步的加强,燃料电池车仍然是一个技术制高点,我们要技术的研发跟踪。任务明确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怎么落实,落实的核心是我们的创新体系、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即使我们把重点都搞清楚了,但实施这些重点,落实出东西的往往比我们的预期要差一点。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流程体系、规范,尤其是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比较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为了弥补,我们必须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所以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可能是一个好办法,现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建立了轻量化联盟,牵头建立了下一代纯电驱动的联盟,有中美电动汽车的联盟,有央企纯电驱动的联盟。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尤其是针对混合动力基于产业链的联盟和纯电动基于价值链的联盟,以及以技术为纽带的研发机构为主体的联盟,应该是今后来实施重点任务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