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梁裕国:南车风电是怎样炼成的

2014-07-09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  风电复苏前路漫长,现有市场格局又难以撼动。中小风机企业如何撑过这个晦暗时刻?印象中中国南车是造车的王国,但走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

  风电复苏前路漫长,现有市场格局又难以撼动。中小风机企业如何撑过这个晦暗时刻?印象中“中国南车”是“造车”的王国,但走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株洲所”),却发现这家位于湖南株洲的企业不但在轨道交通领域声名显赫,而且在新能源领域也悄然崛起成后起之秀,2011年已经进入中国风电行业整机装备十强。尽管目前整个风电行业处于低谷,但其却依托集团同心化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策略,在细分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在湖南株洲栗雨工业园的车间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下称“南车风电”)制造中心主任李龙正指挥着现场机组的出库工作。


  “目前生产的是我们公司1.5兆瓦高海拔型机组,这些机组马上要被送往贵州。那边刚下线的样机是我们新开发出的面向南方地区的2兆瓦低风速风电机组,该机组也马上要进入批量生产,为刚签订合同的湖南省内某风电项目供货。”李龙告诉记者。在风电市场一片萧条之时,南车风电把专注点投向了云、贵、甘等高海拔地区。


  2006年底,依靠在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方面50多年的深厚积淀,株洲所在风电整机装备领域初试身手。“风电是发电,对轨道交通来说就是供电,风电与轨道交通的整个技术都有相似性,包括整个传动链。”在轨道交通领域一线打拼近20年,现在从事多年风电研究的南车风电首席专家张元林向记者介绍了当年中国南车走出“两条钢轨”跨界发展的原因。不可否认,中国南车在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和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南车风电是怎样的一家企业,它如何能在行业低谷期逆势而为?近日,对技术出身的南车风电现任掌门人———株洲所总经理助理兼风电事业部总经理梁裕国进行了专访。


  记者:目前,南车风电在西南的高海拔地区不断实现突破,但从中国风能协会统计的装机容量排名上看,南车风电较去年仍然略有下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梁裕国:2012年的销售的确比前年下降了一些。但对我们来说,即使排到行业第7、第8位,我们仍然是不满意的。为什么呢?因为排名前三的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和华锐风电几乎占据了国内风电市场的一半(2012年行业前三强的市场份额为46.79%)。我们这些市场占有率连5%都不到的企业来谈行业排名,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虽然我也比较看重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但是客户的满意程度,即产品美誉度对我们而言更为重要。倘若市场占有率很高,但故障率居高不下,不但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吃不消,而且用户的认可度也会下降。产品质量不好,必然会埋下巨大的隐患,还谈什么后劲和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南车风电主要的盈利点在哪里?它有哪些竞争优势?


  梁裕国:风电产业是中国南车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在中国南车的新产业板块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南车对风电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我们的盈利点主要在于南车内部的全产业链。目前,我们集团内部有5家兄弟单位分别进行风电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轮毂、变流器等的研发和生产,几乎囊括了风电产业链的所有主要部件。我们利用集团的优势,用最核心的技术开发风电产品关键部件,打造了最具竞争优势的风电产业链。


  记者:前些年,有些制造企业通过跟业主进行合作,自己投资一些风场,来实现增加销售的目的。你们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储备?


  梁裕国:目前,虽然我们的总体销售下降了一些,但我们在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我们的高海拔型机组在2012年获得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作为我们的拳头产品之一,这款机型不但得到了行业的权威认可,在市场上也已经占据国内高海拔领域50%以上的份额,同时获得了用户好评。以我们在甘肃省阿克塞风电场运行的高海拔风机为例,该风场是全国唯一一个海拔超过3000米的批量运行风场,南车风电在该风场装机66台。运行一年多以来,各项指标优良,发电量甚至比理论值还要高,这个发电量在甘肃省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目前阿克塞风电场已经成为全国高原型示范风场。另外,目前我们花大气力新投产的主要面向低风速地域的2MW/110机型也已经获得了市场认可。我们希望此款机型能够复制高海拔机型的成功模式,抢占市场先机,在低风速地域分一杯羹。


  我们曾经考虑过风场的开发,但是从整个南车株洲所的战略层面考虑,我们仍然强调走同心化发展的道路,即核心技术同心化。开发风场并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目标仍然倾向于集中精力,通过夯实整机设计、整机控制、供应链建设三大平台,把我们的风电整机装备产业做精、做强。我认为,“精”比“强”更重要。


  记者:您觉得风电这么大的行业,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


  梁裕国:我认为风电行业还有很多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当前的困境是行业逐渐理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电没地方用,这种情况需要改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希望国家能尽快解决风电消纳和窝电的问题,我们也相信国家肯定会在电网建设方面加大力度。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风力发电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政府已经明确2013年风电新增并网指标为1800万千瓦,而且去年底国家财政部发文预拨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86亿中,风电就占据了七成。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这么大,风电行业走出困境迎来曙光为期不远了。


  其次,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最重要的仍然是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多学习国际国内标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我们自己走出困境的策略就是对核心技术的积累、创新和产业化,形成靠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行业的“寒冬”里增强“御寒”体质、丰富“御寒”手段,才能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记者:未来风电企业要想走得更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梁裕国:第一,投机取巧、利益先导必然无法生存。无论任何行业,成功总是青睐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作为企业,我们必然要对股东、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第二,必需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除了向业内标杆企业学习以外,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近两年,我们在高海拔、低风速的地区,加大适应恶劣气候条件特色风机研发力度,在南方风场形成了特色的系列化产品。这也是我们在产业低迷时期赖以生存的手段之一。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