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在保护地球这件全人类都面对的问题上,中国人从未缺席。经过60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把曾经不毛之地的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毛乌素绿洲,毛乌素沙漠将要成为历史;经过塞罕坝几代务林人的接力和传承,曾经的黄沙漫天变层层林海,绿色在塞罕坝生根蔓延,让荒漠再次成为美丽绿洲。据权威部门调查,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绿化行动的主力军,其中,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可以说保护地球,中国人从未缺席。
塞罕坝三代造林人
塞罕坝,位于河北、内蒙古交界,浑善达克沙漠南缘。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后,三代建设者经过不懈努力,建成面积为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
毛乌素沙漠“治沙英雄”
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还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
郭富山
1964年,为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时年四十九岁的郭富山来到红嘴山,历经23载岁月,“修筑反坡梯田3.5万米753条125亩,移动土方4.2万多立方米,栽植各种树木3.8万多株……”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凭着一己之力,用汗水染绿了红嘴山,创造出了干山枯岭植树造林的奇迹,树起了绿色丰碑。
马永顺
马永顺是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退休工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他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是伐木的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他是造林的英雄。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退休后仍带领子孙坚持年年植树造林,被称为“当代活愚公”。2000年2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7岁。
马永顺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生态环境奖等荣誉称号。
王有德
30年前的宁夏白芨滩林场荒芜破败、人心惶惶。他带领干部职工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这是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局长王有德的人生。
杨善洲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赠给大亮山林场。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石述柱
1955年,甘肃民勤宋和村,19岁的热血男儿石述柱偏要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叫板,他要治沙,不要逃荒。入党时,他发誓:“豁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一句承诺,一生奋斗。他组建了村里的青年团员治沙突击队,插风墙、种红柳、植沙棘,栽白杨。他对传统固身削顶的治沙方法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将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结合,使固定的沙丘反过来成为保护田地的屏障。这种新模式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肯定,称之为“宋和样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将其命名为“民勤模式”。
他经常说:“只要能让群众富起来,有衣穿,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幸福生活,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贾海霞和贾文其
从2002年开始至今,十几年如一日,贾海霞和贾文其已经栽下十多万棵树。一个有手,一个有眼,你是我的手,我是你的眼。两个人就这样,在十几年时间,合作把村里的50多亩荒滩打造成了绿林。
支付宝蚂蚁森林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截至2018年5月底,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经多达3.5亿人,种植和维护真树5552万棵,种植面积超过76万亩,预计控沙超过百万亩。
这样的“造林英雄”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数人治沙的初衷很简单,那就是“不叫沙给欺负死”,他们的故事无不震撼人心。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