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引导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5年第39号公告(以下简称39号文),释放出跨界参与新能源行业的信号。据悉,39号文附件中详细列举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包含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6个一级分类。其中,清洁能源项目中又包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等7个二级分类。
受此影响,未来我国光伏建设融资难度降低,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光伏现状
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过去十余年来,全球光伏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远远超过了风能、核电等新能源发展速度,其强劲的发展态势可见一般。
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已开展光伏事业,在90年代光伏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2.5GW、5.0GW、12GW、10.6GW,截至2014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2.32GW。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73GW,相比去年同期3.3GW增长134%。根据规划,2015年目标为35GW,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我国光伏应能完成2015年发展目标。
光伏困境
虽然光伏行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存在的发展隐忧不容忽视。我国光伏行业存在以下困境待解决:首先,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早期我国光伏行业重视海外出口、轻视国内应用,随着欧洲与美国等市场开启贸易保护制裁,光伏产品产能过剩。
受出口国政策波动影响,近几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大幅波动,其中2013年我国太阳能电池机器组件出口额为127亿美元,同比2012年的138亿美元减少11亿美元,同比降幅最大。
其次,光伏国内应用中,分布式光伏所占比例小,仅为20%,且受技术以及规划所限,不少地区又“弃风弃光”现象,这严重浪费了资金与资源。
最后,光伏行业融资困难,企业债务负担较重,银行惜贷限贷现象普遍,企业融资成本高。
根据以上三大重点问题,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增加国内光伏应用、在中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建设、提高技术研发能力降低光伏成本,发展能源互联网,将是未来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式。
光伏前景
央行39号文件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对光伏的支持从单纯的政策鼓励,扩展至涵盖金融的全方位鼓励与支持。光伏项目资金评估开始有了标准,这将对有效提升银行给予绿色产业贷款,特别是运营长期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了光伏行业融资难的问题,未来随着国家政策偏向分布式光伏建设、补贴倾向于光伏技术研发,光伏行业将迎来利好发展。
(以上数据信息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