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色织产业结构与分布已发生深刻变化,色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集群效应已凸显,并且国内色织企业绝大多数分布于江苏南通、常州、浙江绍兴、广东佛山等地区,其产能约占全国的80%以上,并且其产品档次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有些企业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山东鲁泰集团也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色织产品供应商。但就全国整体色织产业而言,技术水平及产品研发能力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无序竞争等现象。
1、色织产业虽说是纺织行业中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但色织物生产涉及到纺纱、染纱、织造、整理等多个生产工序,属加工度深、加工要求高、附加值高的行业,并且色织面料的生产对生态环保要求也较高,故需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有机集成,方可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我国沿海地区的广大色织企业一直有着较好的技术基础,经过多年发展与技术积累,尤其近年来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技术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及当地政府配套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尤其当地政府进行了统一的“三废”处理,使这些地区形成较为完善的原料供应和产业加工链,为其色织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国内其他地区的色织企业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控制及这些地区企业本身的技术、资金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发展缓慢或遭淘汰。这是我国色织产业发展与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LT•GRFF”(鲁泰•格蕾芬)品牌
2、国内许多先进色织企业普遍重视色织生产技术与装备更新和创新,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潮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引进与改造,业内出现了一批装备先进、拥有较强研发与生产能力的色织龙头企业,如山东鲁泰、江苏联发、广东溢达、宁波雅戈尔、天津田歌等,这些企业几乎全部配置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普遍采用电脑测配色、筒子染色、经轴染色、色织CAD及自动穿经等先进技术,使其新产品研发与生产能力始终处于国内一流甚至国际领先的地位,这对本地区乃至全国色织业,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为整体提升我国色织产品的质量与档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色织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始终处于不败的根本原因与源泉。
3、近几年来,我国色织产品在花色品种的多样性和美观性、品质手感的高档化和舒适性、原料应用的广泛性和合理性及加工技术的精细化和功能性等方面大有起色,并且产品质量一直较为稳定,这也是我国色织产品在国际纺织品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重要基础。但同一些发达国家的色织产品相比,仍存在来样仿制、产品同质化、自主开发与创新产品不多等现象,绝大多数色织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档次仍处于中低档,这是制约我国整体色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对此,应清楚认识到国内色织行业也面临着种种挑战。首先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利用反倾销、技术壁垒、“社会责任认证”等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重重障碍,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处于不利地位;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又开始致力于纺织业“再工业化”,这可预见会对我国未来的纺织业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制约。其次新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的一些低成本生产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等也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使得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目前我国纺织业在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同这些国家相比已处于劣势,色织产业在这些国家虽未形成较大规模,但因其进入门槛并不高,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向不可轻视。再者由于国内宏观产业政策调整、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无疑会直接影响我国色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