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3天的2015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圆满落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外宾出席。水氢发电机、电动巴士、送报机器人等众多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吸引了超过3万人次的观众(听众)参与。合作周促进约150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6个项目正式签约。
可以说,这是一届科技的盛宴,成果丰富。
回顾首届合作周至今的十二年,已累计推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促进超过2000个科技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为东莞的科技发展集聚了创新资源,促进了东莞与外界的科技合作。
目前,在科技创新方面,东莞正在推行科技金融融合、机器换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在今年的科技合作周上,这些内容都设置了相应的展区,并举办了相应的论坛。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参加合作周的专家等,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A.科技金融如何进一步融合?
注重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的应用
合作周上,科技金融展区集中展示了省市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政策及引导基金、种子基金等综合服务体系,并推广东莞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证券和东莞信托等本土机构的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服务。
除了一般的现场展示,在合作周期间,就科技和金融如何深度融合的问题,还举行了三场论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今年科技合作周的重头戏。
13日,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金融发展专题论坛上,广东盛世商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本土企业和东莞证券签订启动登陆新三板仪式。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是科技金融融合的有效途径。东莞目前挂牌全国股转系统的企业有41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可以变成公众公司,可以突破非公众公司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的限制,理论上可以达到无穷大,对于企业集资是非常有好处的。此外,变成公众公司后,股权融资、股份抵押等更便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正在发生的互联网金融和众筹制度是人类社会生产变革的尝试。在互联网的形式下,采取众筹的手段来实现科技金融融合,使得企业不仅仅是集资,还是各种要素、资源,包括生产、营销、人的要素交互性的重组。这样的科技金融融合更有效果。
发展众筹需要资本、项目、平台,东莞的资本雄厚,科技项目众多,唯一欠缺的是连接两者的平台,东莞应该加强平台建设。
杨东的观点和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秘书长郭戎的观点不谋而合。在12日下午举行的移动互联助力创新创业论坛上,郭戎认为在观察科技金融时,除了看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作用,也要反过来看科技支持金融创新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像腾讯等科技机构金融化,科技金融融合时,也要看到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作用。
郭戎表示,众筹的作用就是为创业找到一个低成本寻找合作伙伴的路径,以往的融资方式和途径成本太高了,众筹降低了这个成本。对于传统的资本市场来说,这就是一种“颠覆式”创新,其效果将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充分显示。
B.东莞机器换人如何换?
机器人产业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目前来看,缺工成为东莞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主要动力。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就算没有劳动力成本上升,东莞也该主动进行机器换人。在科技合作周期间召开的“2015莞港合作论坛”上,“机器换人”成为各路嘉宾热议的话题。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自动化科技部首席顾问葛明分享了一组数据——2013年美国有调研称当时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是美国制造成本的95%,现在大概是持平,到2018年美国制造成本将低于中国制造成本,国内土地、物流的成本高于美国。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推行“机器换人”等自动化生产才是跟上现代制造业步伐的根本方法。
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钟铭说,港企上世纪80年代进入内地发展时,只要有订单,就有利润,当时内地的工资很低,而今天内地人工已不再低廉,港资企业如果不改变,就没有竞争优势,“机器换人”对企业来说势在必行。
“今年中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将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分别对应的就是工业2.0时代、工业3.0时代和工业4.0时代。”林江说,这些阶段要求更精细、更个性化、更高标准的制造水平,所以机器换人是从工业2.0时代向工业3.0、4.0时代迈进的必要条件,必须要主动而为。
那么,东莞应该怎么做?
在林江看来,机器换人是系统工程,具体如何实施要做大量调查,包括辖区内企业的成本分析、生产技术特点、本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对未来的信心,甚至东莞的人口政策也要考虑,“尤其发展机器人产业,东莞要考虑好自己的特色在哪,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梁钟铭也表示,东莞的制造业细分了很多专业领域,很多自动化机器都需要根据企业生产需要来研发,就他们企业“机器换人”的经验来看,要满足企业自动化生产的需求,往往需要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他希望香港一些专业机构能够更多关注港资企业,与港资企业进行机器研发合作。
在谈到东莞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时,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查日升表示,目前长三角等地也在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浙江省提出“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即未来5年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元资金,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东莞目前大概有机器人企业200家,但是一定不能走加工组合的老路,希望能够产学研结合,提高莞产机器人的竞争力。深圳光泰产业计量工程研究院院长朱崇全说,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问题,要想实现智能制造,需要有一定基础。“仅就国内而言,包括制造业之都东莞在内,我们距离全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朱崇全说,东莞大部分工业状况仍处于工业2.0阶段,从2.0要发展到4.0,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为世界制造业之都,这对东莞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朱崇全认为,工业革命实际上仍是制造业的革命。要如何推进呢?首先就要把生产方式从2.0逐步向3.0,甚至是4.0去普及过渡。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们常说的调整产业机构也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实现企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C.国际科技合作应该如何开展?
充分利用合作补上东莞产业短板
合作周期间共举办专业技术研讨交流和项目推介对接会21场。16个两院院士、300多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超过4000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与,涉及智能制造、3D打印、生物医药、新材料、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领域。
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查日升说,本次科技合作周主题聚集、内容紧靠创新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广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有效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思维拓展和技术信息交流。此外,查日升认为,科技合作周在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这个平台对东莞的产业短板进行有效的补充。
查日升说,科技合作周是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企业可以在这里获取行业信息、找到合作伙伴、寻求智力支撑。东莞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应该将自身的产业进行摸底梳理,哪些是需要发挥的优势,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短板。例如,本次3D打印产业的学界、企业界众多权威齐聚东莞,他们手上有技术有资源,为带动资源的聚集,推动参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
查日升建议,东莞正在推进“机器换人”战略,应该把这个产业有话语权的人吸引过来,比如第一机器人大国日本的专家企业家等,让他们站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的高度,为东莞机器人企业把把脉,相信对产业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
D.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如何建?
布局主题产业园让“创新社区化”
“开始演讲前,我先把手机放进水里,待会路演结束后我再拿出来,手机还是能正常使用。”在12日上午举办的科技合作周松山湖专场创客嘉年华上,来自松山湖(生态园)高新区的多家企业带来了各自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广东易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能”)总经理肖春泉刚上台,便以与众不同的举动吸引了台下来自全球各领域人士的瞩目。
肖春泉介绍,经过数年攻坚,他们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项能够低成本让手机等电子设备达到高性能防水的新型纳米防水技术,并已成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与传统防水涂膜技术不同,这项新型技术不仅可稳定保证镀膜防水等级达到ipx7级,还具备高产能低成本优势,将大大降低电子产品防水门槛,让普通手机也能广泛配备高性能防水功能。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高新区耕耘培育,类似易能这样的创新企业在松山湖(生态园)已非个案。据统计,截至目前,松山湖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
如今,伴随着松山湖成功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们对于自创区建设如何带动东莞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有了新的期待。
谈及自创区的建设,11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到科技合作周现场巡展期间,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外透露了自创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该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园区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和服务一批”的方式,争取三年内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再翻一番。
在此基础上,园区将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和松湖华科、中科云智、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以及蜂巢咖啡等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重点布局“双创”型的企业发展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科技论坛等活动,迅速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氛围,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同时积极推动重大科技专项成果转化,依托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台湾高科技园等重大合作平台、创新团队,加强引导和服务,推动项目成果转化,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突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要推进粤港科技创新走廊。作为这一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一环,《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成果草案明确,未来15年,东莞将全力建设松山湖与生态园,打造引领东莞转型升级的区域创新走廊,对接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要求。
上述负责人透露,围绕这条区域创新走廊的建设要求,松山湖(生态园)目前已开展前期调研工作,正在摸清周边镇的土地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人文生态,做好空间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接下来,园区将充分发挥统筹发展的契机,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围绕园区“4 1”主要产业体系,按照“创新社区化”的理念规划建设一批主题产业园;谋划打造一条北至东江,南接深圳的26公里创新走廊,打通与深圳南山高新区创新资源的对接通道。
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探路,是自创区建设的核心使命。目前,自创区建设在国内其他地区有着众多成功的政策经验,上述负责人透露,在充分吸取、借鉴、学习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的同时,松山湖(生态园)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求政策设计新突破。园区将把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政策研究的方向,把企业、人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制定政策的着力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为引领,以自创区建设为利器,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打造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协同创新体系、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壮大完善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方面研究管用实用的政策,服务好、引导好自主创新工作。
同时,针对科技金融等较为薄弱环节,园区将充分发挥松山湖控股公司的作用,加快组建创业母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政策性担保公司等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商业组织、金融产品,加大投入和引导的力度,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主导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