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对外透露,工信部正在编制智能制造实施方案。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加大对智能制造专项的力度,同时也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项目申请专项建设资金。业界认为,低端制造业产能已经出现过剩,我国迫切需要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利润。《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高端装备将成为制造业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工业机器人指的是多关节机器手或多自由度机器设备,用以取代人力并在人的控制下完成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作,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适应恶劣工作环境与长时间工作的优势。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工厂中“机器换人”场景随处可见,工业机器人迎来了发展阶段。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军工、医药设备、电子信息与航空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都已有应用,在我国工业机器人也逐渐应用于汽车制造、军工、医药设备、电子信息与航空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
我国劳动者的平均时薪已经从10年前的4.35美元飙涨至12.47美元,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加速了我国“机器换人”的进程,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共销售3.68万台工业机器人,201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5.7万,同比增长54%以上,约占25%的全球销量。
巨大的消费潜力催生了工业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聚集在江苏、上海、广东与北京等地,国产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有新松、广州数控、埃斯顿与新时达等。
不过,受技术与资金影响,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产品转化率低、研发到制成产品的环节中断层严重、产业持续运转资金困难等问题。这使得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ABB、发那科、库卡、柯马与安川等外资企业控制。
综上可知,在智能制造契机下,本土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需要突破技术与资金障碍。预计未来国家对工业机器人的补贴将重点放至研发与核心零部件环节,而产业也将涌现多种创新融资形式,如众筹模式与PPP模式等,以推动工业机器人向轻资产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