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电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013年1月25日,金昌地区首家光伏电站——金泰东大滩10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标志着金昌地区光伏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当年,金昌地区光伏并网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达143.5万千瓦。
今年9月3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金昌地区光伏装机180万千瓦,占该市总装机容量的47.87%。今年6月底,甘肃电网光伏和风电装机分别达575万千瓦和1102万千瓦,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发电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严重不景气的用电市场。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金昌市用电量增幅出现下滑,电力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金昌振新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友明说:“2014年光伏发电年均利用小时数为711小时,比设计利用小时数少了764小时,弃光率达51.8%。”
破题:就地消纳有了政策保障
2014年6月10日,全国召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会后,金昌市政府协调供电企业走访了该市23家光伏电站及两家风电企业,就金昌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情况,以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需求等方面展开分析调研。
在金昌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许忠泽的办公桌上,有厚厚的两沓资料,全部都是关于金昌市新能源就地消纳的。一沓资料是甘肃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金昌市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工作会议纪要》。在完成对金昌市的新能源企业调研后,金昌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调研汇报会,就是在这个会议上,根据调研结果,金昌供电公司提出就地消纳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2014年下半年,金昌新能源的就地消纳采取发电权置换的方式,金川公司自备电厂与金昌金泰电力有限公司东大滩光伏电站约定,自备电厂出让3000万千瓦的发电权给东大滩光伏电站,东大滩光伏电站每千瓦时电给热电公司返利0.27元。”金昌金泰电力有限公司东大滩光伏电站的负责人吴宗贤介绍说。
发电权置换的意见双方都谈妥了,合同也签订了,由于全国都没有这样的先例,相关各方都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经过金昌市政府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多方努力,相关政策文件终于出台。2014年12月12日,甘肃省发改委出台《关于金昌市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工作会议纪要》。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鼓励新能源企业优先与电力大客户直接交易,并通过发电权交易、促进新能源多发满发。
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后,金昌加快了推动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步伐。今年,金昌新能源就地消纳共签订合同电量4.2亿千瓦时。截至10月31日,光电就地消纳合同电量完成率达91%。
新能源就地消纳共有三种模式,分别是点对点消纳、直接消纳和发电权置换。6月25日,金昌市新能源企业替代金川公司自备电厂发电模式正式签约,金川公司自备电厂腾出1.8亿的发电权,由17家光伏发电企业分摊供电。此模式启动后,大幅提高了参与消纳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发电量。
曙光:清洁替代使各方受益
许忠泽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光伏企业增发4.2亿千瓦电量,按照当前电价,会产生约4亿元的收益。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不管对光伏电站,还是对用电企业以及供电企业,都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按照就地消纳试点意见,这4.2亿千瓦的新增发电量,光伏企业每千瓦要给客户返利0.27元,这样可直接减少用电企业的用电成本6500万元。除去要支付给电网企业的过网费1.6亿元,光伏发电企业还有1.1亿元的收益。这不仅使发电、供电、用电三方受益,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收,也会让当地政府受益。
许忠泽作为电网企业负责人,他还有一笔账。新增的光伏发电4亿多千瓦时,仅仅占企业生产用电的三分之一,企业要正常生产,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要由火电厂提供稳定的电能,这又为金昌供电公司新增售电量近9亿千瓦时。
“如果能让我们的光伏发得更多,就是给客户返利0.5元,我们也愿意!”金泰东大滩光伏电站的负责人吴宗贤这样说。按照合同要求,吴宗贤所在的光伏电站,今年会新增收益4800万元。一个亏损严重准备甩卖的电站,就这样起死回生了。
据了解,2015年甘肃省有4家自备电厂与省内新能源企业签订15.578亿千瓦时的电量置换合同。虽然就地消纳能解决一部分新能源的“窝电”问题,但受制于甘肃本省较弱的消纳能力,外送几乎是甘肃新能源消纳的唯一途径。不断有好消息传来,预计2017年投运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理论上将大幅缓解甘肃弃风弃光的窘境,满负荷运行,每年可外送电量420亿千瓦时,其中40%以上为可再生能源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