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节能惠民补贴”到期两年后,北京市于今日再次重启了购买节能减排商品补贴政策。据网易财经了解,北京市商务委于25日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共同宣布,自11月27日开始,在北京市范围内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减排商品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最高补贴比例达到20%,最高补贴金额达到800元。
网易财经随后致电多家家电生产企业,上述企业均表示已经知晓北京市即将执行的节能减排商品补贴政策。志高空调相关负责人向网易财经表示,据他们了解,目前节能补贴政策仅在北京地区实施,未来是否会扩展到其他省市还不得而知。
据悉,此次北京市实施的节能补贴政策将从2015年11月27日持续至2018年11月30日,而补贴的商品总类也不再局限于家电,总类包括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空气净化器、坐便器和自行车等9类产品。而根据节能减排商品能效等级、类别不同,补贴标准从8%——20%不等。一级能效标识的家电补贴补贴标准为补贴商品销售价格的13%,二级的补贴标准为8%;坐便器的补贴标准为20%;空气净化器和自行车的补贴标准为10%。所有补贴产品的最高补贴限额均为800元。
据悉,北京市的此轮节能补贴政策也对参与的人员进行了一定约束,据悉,按照其公布的信息,此次新政补贴对象包括:北京市户籍人员;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北京市户籍人员;持有北京市有效暂住证的非北京市户籍人员。
此外,北京市商务委还在昨日公布了首批2015-2016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商品销售企业,在入选的21家企业中,包括国美、大中、家乐福等实体店以及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企业。北京市商务委方面表示,将通过节能减排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对取得节能减排商品销售资格企业的备案商品价格实行最高价限定,备案价格即为销售最高价,销售企业在资质有效期内不得超过备案价格销售节能减排商品。如果消费者所购补贴商品正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商家应按打折促销后的销售价格计算垫付补贴资金。此外,这家企业在北京所有直营门店同一型号的产品须价格一致。
据网易财经此前报道,一直以来,家电行业大多对此前实现的节能补贴政策持支持态度,多数企业认为该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家电企业的产品销售,拉高了企业的业绩。但有分析师指出,补贴政策助家电行业度过了经济危机,创下了漂亮的销售数据,但也为家电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曾向网易财经表示,在近几年的政策驱动下,许多家电企业,出现了“有补贴则兴,无补贴则衰”的现象,家电行业“补贴依赖症”症状明显。“特别是二三线品牌,基本就是依靠政策和补贴才能生存下去”。刘步尘预测,如果未来没有促进性政策延续,中国家电企业或将家电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二三线品牌将出现利润大幅下滑,大量竞争力比较弱的企业将会出现倒闭,整个中国家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整合”。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也曾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希望今后国家尽量减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要尽量靠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倒逼企业的转型。李克强当时表示,政府不能因为短期的措施给未来的市场化竞争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此前的节能补贴政策也的确暴露出极大的“漏洞”。据国家审计署2013年6月发布《2013年第25号公告: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国家推行的节能补贴政策上,企业存在的骗补现象严重。报告显示,2011年和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共安排本级和转移支付给18个省“三款科目”资金818.83亿元,涉及8328个项目。报告称,本次审计发现,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占延伸审计资金额的2.6%。其中:102个项目单位编造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取“三款科目”资金5.56亿元;29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三款科目”资金2.26亿元用于生产经营、业务经费等支出;由于主管部门审核不严、第三方评审机构未尽责等,造成217个项目单位以“报大建小”、重复申报等方式违规获得“三款科目”资金8.35亿元。此外,还发现有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其中,审计署报告显示,家电企业节能补贴的现象较为严重,在节能空调补贴方面企业通过多报销售量违规获得补贴,其中格力空调违规获得补贴2157.76万元、格兰仕违规获得补贴1779.4万元、TCL空调违规获得补贴1830.88万元、长虹空调违规获得补贴981.78万元、美的违规获得补贴118.3万元;另外扬子空调通过不实申报材料,违规获得补贴37.72万元。而陕西长岭冰箱则通过虚报电冰箱推广申报资料,违规骗取了补贴资金2093万元。
对于此次北京市“率先”推出节能补贴新政,有分析师向网易财经指出,上述政策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者对于补贴产品的购买,但政策如何真正的落实下去,如何避免生产及销售企业的“违规”,如何实现真正的“节能”,是摆在北京市相关部门前的一道“难题”。(陈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