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全国范围内很多大中型城市出现了大量的污染场地。这些场地均不同程度面临着污染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矛盾、环境污染容易引发公众事件、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等问题,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行业。
土壤修复产业探索商业模式 市场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与此同时,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全国范围内很多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着重污染行业搬迁 和倒闭的问题,由此产生的污染场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工业污染场地的数量高达6位数之多,为了能够使这些污染场地获得重新利用,就必须对场地 当中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处理。
大多数情况下,污染场地都是在工业或是矿业等活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就我国而言,污染场地的种类非常繁杂,这 种情况的形成与工业和矿业的建设时间以及生产历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我国城市工业场地污染导致每年逾500万亩的用地缺口,200多 万公顷以上的矿区污染仅有不到20%得到复垦,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导致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总量巨大。随着产业转移及城镇化的进展,近年来,因土壤污染导致的 重大社会影响事件也逐渐增多,不断倒逼政府和社会公众重视污染场地修复,同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中 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实际的市场营收规模较小,并存在诸如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污染场地底数不清、存量 污染场地数量巨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除此以外,中国修复行业还面临着修复技术、资金和人才缺位,以及行业较为混乱等独有的问题。
在中国,尽 管国家和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并于2014年发布了一系列污染场地环保标准,但是从目前国内的总体情况上看,与污染场地土壤环 境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是有所缺失,为此,有必要加快相关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等,以此来对污染场地的申报、调查、防治、处理、资 金保障以及责任追求等进行全面规定。此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范围及主体,并建立健全与土壤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应当建立土壤污染信 息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眼中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防治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土壤修复制度,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进行修复,从而使被污染的土壤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至可利用状态。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修复行业还应提高技术水平。因为修复技术是解决污染场地 土壤环境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研制开发出一批符合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同 时,还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大对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扶持力度,借此来为国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修复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
从 我国已实施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来看,我国在污染土壤修复方面有了一些适合国情、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术,以及适用的修复效果评价方法,社会各方对土壤修复 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加深。如果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市场空间的增长非常值得期待。随着项目增多,调查修复专业设备仪器、药剂、耗材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土壤 修复产业链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金融模式创新已到了应该认真探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