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解决能源危机、缓解环境污染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整个产业发展一直步履蹒跚。
天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总监韩国俊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国家补贴周期过长。国家根据实际销售情况采取下季度对上季度补贴方式,理论上企业面临最长3个月的资金压力,但实际上因审核、拨款等层层环节和手续,企业往往6个月后才能拿到国家补贴,而资金压力大是目前整车厂、电池厂面临的较大困难之一。尽管企业有意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但由于国家补贴周期过长,总会望而却步。
二是扶持政策未涉及核心环节、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的"三电系统"是电动汽车核心系统。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动整车厂的电池、电机依赖外购,电控系统由于涉及整车控制,通常为自主研发或联合开发。但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核心技术、产业链各个核心环节的扶持政策几乎为零,只是笼统地一次性补贴给整车企业,这就造成了众多车企一拥而上疯抢国家补贴这块蛋糕。有的完全采用"拿来主义";有的东挪西凑进行配件组装;有的甚至完全采用燃油车身,只是将发动机改为电机,唯一目的就是拿到国家补贴,而很少关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等深层次问题,对今后5-8年新能源市场将面临的售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全然不顾,或只是应付了事。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覆盖面不广。尽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还不具规模,加上充换电设施前期投入成本巨大,短期很难盈利,国内充电站和电池交换站等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一直低于预期,进程比较缓慢。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大力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企业也纷纷响应,但由于各地及企业充电站、充电桩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导致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产生混乱,拖累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针对这些问题,韩国俊建议国家重点从缩短资金补贴周期、注重核心技术研发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他说,今年9月份,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针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充电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支持政策,要求年底达5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容量、新建住宅充电设施、公共充电站,完善充电标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同时,韩国俊认为,国家应调整扶持方向和扶持方法,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突破电池成组和系统集成技术等相关产品性能的瓶颈,同时尽可能把产品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提上来,把购买和使用成本降下去,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