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一早,梁石(化名)开着充满电的纯电动车,按照每天相对固定的路线,从家到公司。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每月只需约50元的电费,养护费大幅减少。
今年以来,已经越来越多消费者像梁石一样,开始将购车目标转移至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限购城市,这从每月不断高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总共销售28092辆,同比增长2.2倍;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36733辆,同比增长更是高达2.3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那么,新能源汽车火热背后的真实状况如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是否已经十分成熟可靠?市场真正可选择新能源车型是否丰富?“市场教育”是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还有哪些瓶颈要破除?日前,《南方日报》刊出“新能源汽车生态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
焦点1:车型
——选择有限仍需扩充——
“最近几个月,他发现路面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无论车型还是数量,都有明显提升。”由于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梁石开始下意识地留意路面上行驶的新能源汽车,发现与今年初有了明显的提升。
梁石这种直观感受的背后,则是在不断走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中。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8324辆,销售28092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2.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365辆和19228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59辆和8864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1.3倍。
这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连续多月翻番。也正由此,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跨国巨头,如今都以冲刺的姿态进入市场,均抛出了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
据我国前五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国内共有新能源乘用车96款入围,其中2014年有49款,2015年有47款,包括了江淮和悦iEV、奔腾PHEV、北汽EY150等等。与2013年新能源车型数量相比,取得了大幅增长。
但是,与拥有数千款车型的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种类依旧相对较少,各细分市场的可选车型不多,并且在实际的市场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消费者实际上能购买到的车型则相对较少。
以广州为例,市面上可购买的新能源车型不足20款,包括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宝马i3、比亚迪唐、比亚迪秦、江淮和悦系列、启辰晨风、知豆系列以及吉利D1、D2等等。与此同时,有现车销售的品牌十分少,大部分车型的提车周期相对较长。“有电动车销售,不过提车需要等待约三个月。”知豆在广州一家经销商的工作人员表示。
“未来几年,随着政策补贴的逐步退出,市场要维持高速发展,有两种方式可破解,一是要用产品找市场,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挖掘市场潜力;第二是继续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找更合适产品,比如上海的限购政策,可以持续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焦点2:体验
——续航待加强充电网络小步向前——
然而,对新能源汽车通航焦虑依旧是市场发展的主要拦路虎,这也决定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新能源汽车掏腰包。这一方面是由于车辆自身续航里程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通航焦虑,包括了对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的焦虑;对充电时间太长的焦虑;以及对续航里程的焦虑。”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表示。
目前,市场上主流纯电动车行驶里程约为200公里,而类似特斯拉、比亚迪e6等部分车型的里程则能达到近400公里,一般只能满足日常的城市内行驶,难以实现跨城市间的通航。
“在小区安装了充电桩,3个小时可以充满电,充满一次大概可以走170公里。我一般都是上下班开,出游一般不考虑,关键担心充电的问题。”梁石表示,由于纯电动车行驶里程有限,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不敢随便往陌生地方开。即便在市区,哪些地方能充电?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布局图,无法做到毫无顾虑的通行。
不过,市场各方正通过车辆的技术改进,以及加快完善充电基础设施,藉此突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瓶颈?
“在同样大的电池包情况下,通过改变电池能量密度,改变释放能量的能力,改变功率、甚至改变触电方式等,都能提高电池效率。现在,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性能正以每年5%—7%的速度在增加。”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朱晓彤表示,按照这种速度递增,迭代效果就很可观,再过几年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能跑1000公里并非难事,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一点。
在充电网络方面,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炉,充电桩建设有望进入了一个小高潮。目前,特斯拉、宝马、乐视等大型企业已经抛出了规模庞大的充电桩建设计划。
今年7月,广州市工信委副主任易鸣曾透露,广州已经完成了1500多个充电桩的建设。虽然与之前设定的建设9970个充电桩的目标相距甚远,但已经完成了部分大型购物商城、酒店、标志性建筑等公共场所的初步覆盖。
焦点3:用户
——接受程度改善未来空间巨大——
“买电动车之初,有很多朋友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买?纯电动汽车价格那么高,充电又不方便。”梁石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除了产品与基础配套措施等客观因素,最关键还是消费者的意识,也就是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正确认识。
“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教育。我们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向对方说明我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意义?这和市场推广、销售也是一样,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所以说市场教育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朱晓彤也总结道,不过,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先行者,教育市场的成本与痛苦是理所应当要承受的,所幸的是,如今市场的接受度已经有明显改善。
事实上,在使用新能源汽车将近一年的时间中,梁石也如新产品的推广人员一样,慢慢地修正身边朋友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
张志勇指出,按照现有的政策,以及市场各方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以预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未来随着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电动车的使用率、普及率、销售规模都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