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ICT领域最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向SDN迁移已经成为产业链共同诉求,过去一段时间不少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厂商和大型企业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然而,SDN的商业化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早期实践中亦暴露出了一些痛点有待解决。
根据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杰弗里·摩尔((GeoffreyMoore)在《跨越裂谷(CrossingtheChasm)》所提出的“裂谷理论”,任何技术从早期市场到主流市场之间皆存有裂谷,SDN同样如此。
华为基于广泛的商用实践和标准贡献,提炼归纳出SDN规模商用必须解决的七大问题并给出解决之道,携手运营商等合作伙伴跨越SDN商用裂谷。
SDN商用裂谷
摩尔提出,任何一项技术的采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市场阶段可划分为由创新者(innovators)和早期应用者(EarlyAdopters)构成的早期市场、由早期大众(EarlyMajority)和后期大众(LateMajority)构成的主流市场,以及落后者(Laggards)市场。
而“裂谷理论”指的就是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裂谷,能否顺利跨越并进入主流市场,决定了一项技术的成败。SDN当前即处于关键时期,未来几年将从早期商用迈向规模商用,“裂谷理论”同样可以套用。
作为SDN产业发展公认的领导者之一,截止到今年8月底,华为参与的SDN项目累计达到了156个,遍布全球各地,覆盖全球TOP50运营商中的21家,包含数据中心、广域网、政企专线、城域边缘多个应用场景。
这些项目实践使得华为看到了跨越SDN商用裂谷所必须解决的各种问题,由此提出了关于SDN如何重构网络和SDN如何规模商用的思考。
华为总结的七大问题包括传统网络SDN如何演进、新业务如何快速上线、跨域多厂家的业务生成、跨域多厂家的网络互联、如何保证SDN网络安全、如何保障SDN网络电信级可靠性和如何保证SDN业务体验。
华为的跨越桥梁
华为对SDN解决方案持续完善优化,通过对架构的不断优化,和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整个SDN产业搭建起跨越裂谷、通向规模商用的桥梁。
收购Amartus,跨越存量网络演进裂谷。
如何在向SDN迁移中保留现有设备是运营商最关注的问题,对涉及自有设备的存量网络华为早已提出解决方案,而针对完全由第三方设备构成存量的网络华为今年收购了Amartus旗下的电信网络管理业务。这家2013年成立的爱尔兰软件厂商致力于跨厂商的网络自动化业务软件和服务,将业务语言翻译为设备语言的能力是其长项,能够将第三方的存量不支持SDN的设备与SDN设备在业务上协同起来,实现多厂商自动化管理和业务发放。
模型驱动DevOps缩短90%的开发周期,跨越新业务上市裂谷。
传统业务开发模式为运营商、设备厂商、业务开发商自上而下开发,OSS/BSS一旦升级就需要反复集成和修改,上线时间一般为10个月左右,且改造成本高昂。华为则以模型驱动框架MDA为基础,通过模型抽象能力将网元变为可以轻松调用的资源,提供边运营边开发(DevOps)的互联网开发运营模式,定义模型仅需3周、模型驱动自动生成南北向接口仅需1分钟、系统对接仅需1周,从而实现业务的快速创新和快速部署。
两级架构三层模型,跨越多厂家业务生成裂谷。
尽管SDN的优势即在于业务和设备的分离,但现有大多数控制器和厂商设备解耦程度并不高,应用仍需关注网络细节。华为则在应用层和控制器之间引入协同器,协同器完成业务模型到网络模型的映射,控制器完成网络模型到设备模型的映射,真正解耦业务与网络、网络与设备,做到标准化和开放。
控制器分层模型,跨越多厂商多域网络互联裂谷。
华为在控制器中也进行了分层,解决了多厂商多域多层的广域网部署问题,在这一创新架构中,Super控制器完成同层跨域算路、东西向路由协议、跨层跨域算路,Domain控制器完成域内算路、同层域内算路、设备配置,Super控制器和Domain之间接口开放,支持多厂商共同组网;实现IP、光和IP+光的路径跨域计算和优化调整;通过Domain控制器独立扩容即可实现管控设备规模提升,解决组大网问题。
四层安全防护体系,跨越SDN安全裂谷。
SDN架构集中控制下,安全问题更为突出,控制器+网络令安全风险扩展至全网、多设备协作带来信任危机、设备间通讯产生了新的攻击点,有鉴于此,华为在其SDN解决方案中加入了四层安全防护体系,北向接口利用基于用户+应用的认证、授权、审计、隔离进行防护,网络层以安全网关构筑可信域,部件间通讯采用双向TLS、IPSec加密,部件本身也通过安全编译器、安全OS等手段进行加固。
“两地三中心”从99.9%到99.9999%,跨越SDN可靠性裂谷。
可靠性是电信网络区别于其他行业网络的重要特征,在向SDN演进中运营商显然不愿放弃这点,比如沃达丰就明确对SDN网络提出6个9的可靠性要求,每年中断时间小于0.5分钟。传统电信网络中可靠性主要通过硬件来实现,针对SDN架构下IT硬件可靠性不足,华为专门提出“两地三中心”的解决方案,以本地控制器集群、同城双中心、异地容灾来构筑电信级可靠性,实现从3个9(单纯IT硬件)到6个9的跃升。
互联网+自服务,跨越电信服务体验裂谷。
传统电信业务提供方式基于庞大销售团队以线下推进为主纵向推送给消费者,带来服务周期长、体验差异大、业务套餐不灵活的问题,其不足在SDN网络极大缩短了业务创新和上线速度后尤为凸显。华为提出,在保持传统渠道的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以互联网+自服务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服务或推出新套餐,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ARPU值,也扩大了消费者群体的范围。
持续引领技术成熟
华为之所以能够率先发现SDN商业化进程中的瓶颈并予以解决,不仅得益于其丰厚的商用项目经验,也与之在技术上持续领跑有关。
华为是SDN主要的技术贡献者,全面参与、积极推进着SDN的标准化进程。在ONF、IETF、ETSI-NFV等标准组织中,华为是关键文稿贡献最大的厂商并承担着多个工作组的重要职位。同时,华为还是SDN产业联盟的发起成员和ONOS控制器开源项目的创始成员。
北向接口方面,华为在IETF主导成立了SUPA工作组,标准化Intent和Policy北向接口;主导成立L3SM工作组,推动基于YANG的北向接口标准化;在OPNFV立项MOVIE项目,开发OPNFV基于NEMO的北向接口;在ONF领导Intent接口标准化。南向接口方面,华为是ONFOP-PI技术主要贡献者和推动者;是P4LCOF-PI高层编程语言的发起成员;在IETF领导I2RS标准化工作。
在业务领域,华为在ONF主导了L4-L7业务标准定义;在IETF推动成立I2NSF工作组,定义SDN安全业务。安全领域,它在ONF主导安全威胁分析、安全架构和安全机制的标准化。NFV硬件加速方面,华为在ETSI主导成立NFV硬件加速专题组;在OPNFV亦为DPACC开源项目的主要参与者。